才知咨询网

居转户  人才引进  上海居转户咨询

上海居转户资讯分类

为什么他捐房产销户口,举家从上海迁往西安| 陈学俊院士诞辰103周年纪念

时间:2023-02-03

落户上海咨询二维码  

  

1955年,国家作出交通大学内迁西安的重大决定,为此他举家西迁扎根西北。临行前,他将自己位于上海黄金地段的房产无偿捐赠给上海市政府,还注销了上海的户口,带着家人毅然奔赴西北,以实际行动支援大西北建设。

  

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热能动力工程学家,中国锅炉专业、热能工程学科的创始人之一,多相流热物理学科的先行者和奠基人——陈学俊。

  

  

陈学俊

  

艰难坎坷求学路工程报国赤子心

  

1919年3月5日,陈学俊出生于安徽滁县。

  

1937年,16岁的陈学俊高中毕业。因亲眼目睹国土沦陷,同胞受难的惨状,他深感中国要强大不受欺凌就必须发展工业,为此报考了中央大学机械系。

  

1939年,大学毕业后,陈学俊进入经济部中央工业实验所(重庆)工作。这一时期,他的研究、写作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

  

1941年第十届中国工程师学会年会上,22岁的陈学俊发表了国内最早关于锅炉制造方面的论文,也正是这次登上全国性学术会议的机会,让他更加坚定了终生为动力工业服务的信念。

  

“争名利,无意义,学工程,有志气,为人民,谋福利,为社会,求进取……我们大家一致把心齐,爱团体,我们永远为中国工程事业奋斗到底!”这是陈学俊创作的《工程师进行曲》。这一曲矢志报国的拳拳之音,他倾尽毕生心血来吟诵演绎。

  

1945年,陈学俊进入有“锅炉制造者”美誉的普渡大学(PurdueUniversity)研究院读书。他读书十分刻苦,仅用了10个月的时间(两个学期)就完成了硕士课程,获得机械工程硕士学位。

  

两年后,他谢绝了高薪挽留,怀着赤子之心回到了祖国。回国后的陈学俊决心用自己学到的先进科学技术帮助我国的动力工业尽早起步。1947年10月,28岁的他被聘为交通大学机械系兼职教授,从此开始了与交大近七十年的情缘。

  

结缘交大创专业竭心尽力育英才

  

新中国成立前夕,陈学俊的家人劝他去台湾团聚,通过认真冷静地思考,陈学俊最终选择跟着共产党的脚步,留在上海迎接解放。虽然从此与父母兄弟远隔千里,但陈学俊并不感到孤单,只因“党的阳光照耀了我的心,感到无比幸福”。

  

新中国成立后,陈学俊与妻子袁旦庆一同到交通大学任职,他任锅炉教研室主任、动力系副主任,从事气液两相流和传热这一新的课题研究,袁旦庆任电工学教研室主任。

  

当时学校授课常用外国教材,但陈学俊认为中国的大学必须有自己的中文教材。为此,他编写了中国第一本燃气轮机教材《燃气轮机》,之后还陆续编著了《蒸汽动力厂》《实用汽轮机学》《锅炉学》《锅炉整体》《锅内过程》等专著,翻译了许多热工程理论基础、锅炉设备等方面的专业书籍,为新中国培养动力类专业高级人才提供了大量教材。

  

  

陈学俊(右一)指导青年教师

  

195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成立,陈学俊凭借出色的专业能力被推选为第一届理事会理事。翌年,陈学俊负责筹建了我国第一个锅炉专业。

  

这项工作对于长期从事锅炉研究的陈学俊来说是无比欣慰的,“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我终于亲眼看到了我国工业迅速发展,开始制造国产锅炉和培养锅炉专业人才。”

  

在教学之余,陈学俊经常到锅炉厂作学术报告,为厂里技术人员讲课。他主持解决了上海南市发电厂次高压直流锅炉的严重脉动问题,参加了国产第一台12.5万千瓦及30万千瓦直流锅炉的试验运行,为我国的锅炉工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听党指挥跟党走交大西迁拓荒者

  

1955年,上海的交通大学准备内迁至西安,以适应新中国大规模工业建设需要。对于这个决定,陈学俊同大部分师生一样坚决拥护。

  

在工会代表大会上,陈学俊讲明了迁校的正确性和重要意义,并与动力机械系总支书记李敬轩、系主任朱麟五极力主张动力机械系全迁西安,三人的大局观念令时任校长彭康十分钦佩。经过思想动员与周密部署工作,交通大学大部分系、专业迁往西安,而动力机械系则在陈学俊等一批教授的率先垂范下,实现了全部专业西迁。

  

1957年,陈学俊与夫人袁旦庆带着4个孩子从上海搭乘西迁专列来到西安。临行前,夫妻二人将位于上海黄金地段的房产无偿捐赠给上海市政府。每每提及此事,总有人觉得他们吃亏了,但陈学俊却说:“既然去西安扎根西北的黄土地,就不要再对房子有所牵挂,钱是身外之物,不值得去计较了。”

  

  

1950年陈学俊全家在交大校园草坪上

  

来到西安后,一家人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屋内只有几件简单的家具。冬天夫妻俩要自己打煤球取暖,孩子们上学则是搭乘路过老乡的马车。一家人每天吃的是杂粮,大米、水果、蔬菜等物资很少,至于南方人喜爱的鱼虾,那更是见也见不到的。

  

从繁华的十里洋场到荒凉的西北大地,巨大的落差、艰苦的条件都没能成为陈学俊前进的障碍。五十年代末,陈学俊就开始了汽液两相流动与传热的研究,他在国内首先倡导发展超临界压力机组,为配合电厂向高压大容量发展,主持了60万千瓦超临界压力机组初始参数选择的研究,并开始筹建高压试验台。

  

六十年代,陈学俊在国际上首先发现“液膜倒置”现象,提出“液膜影响区”新概念,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能源与动力工业的发展。

  

在他的主持下,西安交通大学相继筹建了我国高校中第一个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国内第一个超临界高压试验台、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在几十年如一日的研究中,陈学俊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取得了多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理论和技术成果,特别是对多相流这一新兴学科的拓展研究,不仅促进了动力工程学科的巨大发展,还为我国化工、石油、国防等领域创造了很大的工业应用价值。

  

幸得桃李满天下教书育人志不移

  

陈学俊曾言,教育科技工作者要“立大志攀登科学高峰,树雄心提高教育质量”。

  

从教几十年,陈学俊亲授的学生有2500多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已经成为我国动力工业领域的骨干力量,不少人成为有重要贡献的专家、教授,其中多名学生后来也相继当选了中科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经常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学生,鼓励他们要有理想、有志气、要勤奋学习、勇于创新,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在他“放眼世界,立足国内,一颗红心,报效祖国”的要求感召下,其指导毕业的博士,绝大部分都安心留在国内工作,出国进修的博士后也都如期回国。

  

  

1980年陈学俊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0年,陈学俊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并出任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

  

他大力提倡向国际先进科学技术学习,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他率领西安交大代表团赴瑞士,与洛桑高等工业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之后又与美国迈阿密大学清洁能源研究所建立科研合作,组织了西安交大第一个国际学术会议。

  

除了关注教学质量、关心学生发展,陈学俊还捐出大量资金奖励莘莘学子。他对贫困山区失学儿童及少年也十分关心,从1995年起长期不间断地每年帮助多名中小学生,资助他们上小学、初中、高中,甚至上大学。

  

1996年,陈学俊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他将10万元奖金分别捐赠给了安康希望工程和西安交通大学,以设立研究生奖学金。2006年,陈学俊又在学院内设“陈学俊优秀奖学金”。2016年,在交通大学120周年校庆之际,陈学俊再次向学校捐款20万元,用于奖励胸怀梦想的新一代。

  

他还经常以自己在新中国成立前怀着工程救国、科学报国的理想,历尽坎坷、刻苦求学的困难情景,以及新中国的良好学习环境为题材,启发学生珍惜宝贵年华和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勤奋刻苦,勇攀高峰,奉献报国。

  

陈学俊院士用一生践行“工程救国、科学报国”的理想,诠释了什么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听党指挥跟党走为精髓”的西迁精神。他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交大人秉持先贤遗志,扎根西部,为国家的发展矢志不渝勇毅前行。

  

文:史瑞琼,西安交通大学档案馆、博物馆;慕倩茜,西安交通大学档案馆、博物馆

 

上一篇:为什么他捐房产销户口,举家从上海迁往西安?

下一篇:为什么他捐房产销户口,举家从上海迁往西安|陈学俊院士诞辰103周年纪念

 

推荐资讯18321065021
最新资讯18321065021
热门资讯18321065021
热点资讯18321065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