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知咨询网

居转户  人才引进  上海居转户咨询

上海社保分类

北大赴美深造后跳桥自杀:3次博士论文合格,9年苦学却无法毕业

时间:2022-12-23

落户上海咨询二维码  

  

2008年,唐晓琳告别父母,一个人来到美国的盐湖城,那时的她绝对想不到,自己会遭遇到无法正常毕业的畸形对待,而她给自己选择的最终归宿,会是冰冷的河水。作为从小就一直保持优异成绩的学霸,又毕业于北京大学,唐晓琳原本对于自己的留学之路充满信心。

  

  

毕竟,她不光是小时候就聪明,在人人都是精英的北大校园,她也是其中格外优秀的。本来物理就会让很多人觉得是高难度学科了,更何况是空间物理。但唐晓琳从小就有一个想要上天遨游的梦想,所以再难她都愿意去攻克,再苦再枯燥,她都乐呵呵的,每做成一个实验,或者完成一个作业,都觉得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了一步。

  

要知道,唐晓琳一路走来,也非常的不容易。唐晓琳出生在山东,家庭条件非常普通,幸运的是,她是家里的独生女,而且父母从来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再加上她从小聪明懂事,所以父母也愿意培养她,只要她想学的,父母总会满足她。即便是为了她的学习,一家人只能挤在一间又黑又小的房子里,但唐晓琳就像是一道温暖的阳光,她积极向上,带动着父母艰难支撑着这个家。

  

在学校,同学们都说唐晓琳是个爱笑的女孩子,几乎见不到她和哪个同学发生矛盾,她总是笑眯眯的,看到她就觉得非常有活力,也有感染力。而且唐晓琳的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同学找她讲题,她也从来不会拒绝。所以同学们都很喜欢这个安静又聪明的姑娘。不过,在同学眼里,唐晓琳还有一点高不可攀。作为女生,大部分同学都害怕的学科,她竟然觉得一点难度都没有。

  

高中毕业时,可以算唐晓琳的第一个人生高峰。本来她对自己的考试成绩就非常有信心。而她高考都没考完,就得到了被提前录取的消息。这样的优待,是哪一年的高考都不常见的,足以成为传奇。因为小时候想要飞天的梦想,所以唐晓琳没有选择大多数女孩子选择的文科专业,而是继续选择了物理专业相关的,她进入了北大的空间物理专业,并且立志要在这个专业做出一番成绩。事实证明她做到了,除了具备卓越的专业知识,她还是一个很有天赋的优秀学生,在学校的时候,获得了多次奖学金和各项荣誉;同时她的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让同班的男生都为之叹服。

  

  

大学毕业后,唐晓琳觉得在国内的相关物理系已经无法再教她更先进、更全面的知识了,她必须要到国外去,赶紧学完之后就回来,参与到祖国的建设当中。她首先选择了一所门槛特别高的学校,犹他大学是全美国最著名、最古老的公立大学之一,曾先后培养出5位诺贝尔奖、8位麦克阿瑟奖和3位图灵奖的获得者,另外还有17位美国科学与工程院院士,2名宇航员。学校的医学、药学、化学、核物理、计算机等,居于美国高校中的最前列。而唐晓琳选择的空间物理专业,犹他大学世界排名前三。因此,它不仅要求高,每年只在全球招收20名研究生;每年需要美金的学费。

  

当时,唐晓琳还收到了国内研究所的邀请。不过唐晓琳自认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所以在经过慎重考虑之后,她还是选择了到犹他大学继续深造。

  

  

唐晓琳不愧是非常优秀的留学生,她不仅成功跻身于20个名额之列,还为自己争取到了“直博”的机会。也就是说,当她从学校毕业的时候,她就是博士了。面对未知的难度和挑战,唐晓琳信心满满,她相信凭借自己的专业和勤奋,没有什么是克服不了的。

  

最初两年时间,课程和实验对她来说都不难,因此她过得十分轻松,在完成了课业之余,她也不过是个普通的小女孩儿,喜欢漂亮裙子,喜欢涂指甲油,喜欢自拍分享自己的生活,和盐湖城的美景。那两年,唐晓琳还热衷于参加留学生的各种活动,她开朗爱笑,知识渊博,又美丽大方,给很多人都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

  

然而在国外上大学,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美好简单。本应该纯洁的学术环境,总是会被偏见和歧视污染。中国留学生会遭到一些莫名的歧视,唐晓琳之前不是没想过这个问题,但她以为只是在同学之间会这样,没想到,竟然会有老师也会对学生表示偏见,仅仅因为肤色或者国籍不同,遭遇的态度就截然不同。

  

  

当唐晓琳顺利得读完硕士,准备升博士的时候,就遇到了导师对她和另一个中国的女留学生不友好的情况,唐晓琳毅然选择了换导师,并且连专业都有所改变,她一直都读的是空间物理,而新导师萨维茨.萨法教授,研究的方向一直是生物物理。不过,在犹他大学的官网上显示,萨法教授是生物科学学院的教授,兼物理与天文学副教授;同时还是研究病毒物理学的权威。所以唐晓琳并不在意自己跨专业选择会增加学习的困难,反而这个优秀的导师让她觉得未来的学习都充满了挑战性。她决心拼尽全力,也要得到老师的认可,然后漂漂亮亮地毕业。

  

按照计划,唐晓琳应该在2013年毕业。因此唐晓琳快速地让自己进入了学习状态。很快,她凭借着天资聪颖和全心全意地努力,成为了助理研究员,并且在非常有价值的论文上,获得了联合署名。这一切,都是唐晓琳常常工作到深夜,甚至通宵盯实验数据换来的。一开始,唐晓琳觉得这都是应该付出的,因为犹他大学有个规定,就是博士生导师具有绝对的权威,不夸张地说,博士生能不能毕业,全凭导师一句话。所以唐晓琳一直表现得很勤恳,很优秀,就希望早点顺利毕业,回国参加工作,也能离父母近一些。毕竟他们为了支持女儿,已经付出了太多。

  

所以,唐晓琳渐渐地减少了参加留学生活动的时间,但依然觉得时间不够用。而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和研究过程中的她,没有注意到一个危机已经笼罩在她的头上了。

  

  

唐晓琳越来越努力,但她得到导师责骂的机会反而更多。最初,她以为是自己的问题,于是加倍努力,更加小心。但她还是不能做到让导师满意。甚至有一次,导师破坏了她已经进行了6天的实验,只是为了教新来的研究生重新开始一个实验。明明那就是唐晓琳的位置,而且眼看着当天就能得出结果了。唐晓琳找到导师时,导师只是平淡而且带着嫌弃的语气说,你来得太迟了,根本不具备继续实验的资格。

  

生物物理因为其学科的特殊性,本身对于实验材料的要求就非常高,有时候,可能因为供应商的不同,得出的结果就可能千差万别。或者一样的原料得出截然不同的结果。因此,生物物理要得出一个数据,是非常难的。在即将成功的时候,被破坏了实验,可想而知有多沮丧,而导师的语气也让一直都优秀的唐晓琳充满了对自己的怀疑,我真的那么差吗?我是不是不该读博士啊?

  

但唐晓琳也无处可以倾诉,难道和别人说,博士学业太难了,想要放弃吗?这时从小就好强的唐晓琳从来没有想过的;最难过的时候,她也不过是和朋友抱怨了几句,短暂地放松一下,就又重新回到了严谨的实验中。2013年,唐晓琳已经获得了3篇独立发表的论文,她第一次向导师提出博士毕业申请,导师驳回了。唐晓琳想,是不是自己的研究成果还不足以让导师认可呢?于是她在第二年的时候,更加听话,付出得更多,希望导师会满意,但她的毕业申请再一次遭到了拒绝。

  

  

其实搞研究倒也没什么,再苦再枯燥,都是唐晓琳自己的选择。不过导师的责骂和不公,才是让她最痛苦的地方。而一开始,出于对导师的尊敬,她根本没有怀疑过导师的恶意,而是把一切的责任都归于自己头上,等好不容易反应过来时,她读博士已经7年了。那是一次实验设计,唐晓琳向导师提交了她的实验计划书,但导师看完之后却撕得粉碎再扔到她头上,把这个唐晓琳精心构思的实验计划贬低得一文不值,还骂她蠢得像猪,早就该退学了。而且,导师还纵容同学之间为了抢夺实验材料而发生互骂互斗的现象,美其名曰是增加竞争的氛围。连一向安静的唐晓琳,都曾经为了一点实验原料而和同学争得急赤白脸。

  

然而,即使唐晓琳忍受了这一切,并且已经有了6篇论文,但她的毕业申请,导师还是不让过。这已经是第三次她被延迟毕业了。

  

她万万没有想到,就是因为她的天赋和努力,还有高超的实验操作技巧,让导师决定无限期地留下她,把她当做免费的劳动力,又听话又好用。导师的无情粉碎了一颗骄傲的女孩儿的心,她越来越憔悴,也越来越脆弱,多次和闺蜜哭诉,说她很差劲,她现在很绝望,不知道博士能不能毕业。尤其是当唐晓琳32岁之后,同班同学,甚至比她晚入学的,都已经顺利毕业,拥有了自己的小成就了,这让唐晓琳更加惊慌绝望。

  

转眼来到了博士学习的第八个年头。9月30日,唐晓琳到旧金山参加一个学术交流会。那天傍晚,她想一个人出门走走,散散心。从此,她就失去了联系。6天后,金门大桥附近发现了她的尸体,她带着深深地沮丧和挫败,选择在这个壮丽的金门大桥结束了自己短暂而年轻的一生。

  

  

事发后,导师迅速地删除了她和另一个中国留学生的任何照片分享和各种资料,仿佛唐晓琳从来没有存在过。而最悲痛最无法释怀的,还是远在异国他乡的父母,他们一直在等掌上明珠回家;可最终得到的,却是早已冷却的遗体。导师的异常,让唐晓琳的父母决定要深入调查,历时一年,最终发现了导师让人崩溃的违规行为。而据欧美留学圈的中国留学生表示,美国大学的导师们,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需要不停地得出科研成果,而偷懒的最佳途径,就是让有天赋又有实力的学生们帮他们完成实验课题。因此,唐晓琳遭遇到的事情,其实并不少见,只不过,这个导师实在太过分了。

  

更过分的是,对于这个导师的处理方式,仅仅是两年之内不得招收新的研究生而已。而且在对于事故调查的报告中,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唐晓琳一直都有的精神状态的问题,把唐晓琳自杀的原因都归咎于她患有抑郁症这个问题上。是,自杀的原因是抑郁,那么导致唐晓琳抑郁的原因呢?不就是因为导师滥用职权和时常的辱骂打压吗?

  

中国留学生在美国遭到的歧视和不公平,其实很多。据耶鲁大学的数据显示,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至少35%患有抑郁症,29%有焦虑症的症状;比美国的学生13%的比例高出太多。可见,学成归来还能为国家建设发光发热的科学家们实在是太难得了。

  

但,不管你是不是博士,你的父母都为你骄傲;当你受到挫折和打击,只有你的父母最能够和你感同身受。所以,在外艰难求学的孩子们,如果有任何极端的念头出现时,可以多想想为你无私付出的父母,既然都能为不公平对待你的人而死,为什么不能为父母而好好活着呢?

 

上一篇:2020年上海中考网上报名系统入口(应届生|往届生|返沪生)

下一篇:【聚焦】在临港新片区这个目录内的技能人才,不仅可以落户,还可以领取最高1万元补贴

 

推荐资讯18321065021
最新资讯18321065021
热门资讯18321065021
热点资讯18321065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