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知咨询网

居转户  人才引进  上海居转户咨询

上海社保分类

北京是你要结婚的现任,上海是你绕不开的女神

时间:2022-12-31

落户上海咨询二维码  

  

文|Karakush

  

上海将是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中心。

  

我先把话撂在这里。

  

尽管你能举出很多反例——

  

上海低估并错失蔚来,新势力头三家蔚小理是合肥企业、广州企业、和北京企业,在赛道高光路段上海没有姓名。

  

上海土培的新能源企业都处在腰部,还是腰椎间盘突出的老腰,可以抢救一下,不免负痛前行。比起新势力,比如威马、集度,主力更在国企上汽,一手推出智己重起炉灶,一手携大众、通用等合资老伙计导入新的电动车型。不过眼下决心猛于实绩。

  

上海掷下重注的特斯拉,是少数拿得出手的硬核门面,靓绝欧亚,马斯克直呼又高又硬。然而在去全球化和民族情绪高涨的背景下,以外国企业为头筹很难叫得响亮。

  

而在最近一次重大项目选址中,上海再度与一个本土明星企业失之交臂。在小米宣布造车之后,雷军历经五个月的全国漫游,决定小米汽车总部落户北京亦庄。企业家仿佛用脚投票,做出无声宣判:上海不是培植新能源车企的最佳富土?

  

近年来上海总被认为与现代新经济脱节。被指摘错失十年互联网机遇,出不了BAT,或沦为环杭州城市;被指摘缺乏战略性新产业竞争力和企业家精神,跑不出华为、中兴、大疆等原生本土、走向全球的科创明星企业,浦东干不过前海,上海不是深圳的对手。

  

而新能源汽车似乎是上海慢下来的又一注脚,从企业素质到营商环境,上海鲜少表现出自主自强的活力。一个不成熟而恰如其分的缩影是,上汽落后于比亚迪,无论市值还是其他。

  

怎么好像一点中心的意思都没有。

  

当我们打地图炮,我们究竟在打什么

  

败绩之中令人最为意外的当属小米汽车总部落户北京。坊间传闻,其工厂也会落在亦庄,或采用北京、武汉双工厂模式。哪哪和上海都没啥关系。

  

此前尽管多地都曾传言在积极争取,但是最可能的竞争被认为是在北京和上海之间。同样痛失蔚来、同样追悔莫及,不能错过小米,是京沪难得的共情。

  

  

事后倒推,你总能数出诸多小米和北京的渊源。比如小米集团总部就在北京海淀,小米智能工厂位于北京亦庄和昌平,小米收购的自动驾驶技术公司DeepMotion(深动科技)也在海淀。小米汽车总部同放一处,或许会产生协同效应的魔法。

  

再比如亦庄给到狠多优惠。亦庄今年发布文件明确要“打造新能源及高端汽车产业发展核心承载地”,针对不同的条件设定了最低3000万元、最高1亿元的资金支持。同时,亦庄被划定在政策先行区内,对智能汽车提供包容的道路测试、场景试运行等环境。

  

此外还有相关的高级人才储备。一个小小的折射点是,清北硕士的留京率超过43%,博士常年稳定在50%。

  

  

然而这些又显得必要非充分。协同效应是被外围高估的伪命题,清醒的总裁会说,每个分公司各有使命,不是谁为谁服务的关系,同城办公行个方便,若视作决定性关键可就硬凑得像在拉郎配了。

  

至于招商政策,地方上对新能源汽车项目都是不吝投资、不甘人后的,有时甚至过于“拼命”。今年《新华社》就曾发文指出,“有的地方为拉项目啥条件都给,有的直接为车企把土地都平整好了”,“见新能源车项目就抢,审核、甄别都绿灯,生怕自己落在后面”。这里头有长期发展的考虑,也有大项目引资考核的要求。重点是地方能给的优惠是非常丰厚的,甚至或优于京沪,这是低要素竞争。

  

而人才,是短期无法拉平的问题。所以真正的对家才是上海和北京。

  

相比之下,北京的短板反倒更为突出,其新能源汽车产业基础薄弱,发展多年在此建厂养成的企业仅有一言难尽的北汽新能源,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区域的上下游水平。从产业角度相权,上海是更合理的选择。

  

再往下说,薄弱纵然有诸多成因,但追根溯源,北京本身就不是一个以产业和商业为目的的城市。当代学者喜欢用环境决定论来解释社会性质,反过来也说得通。北京缺乏效率,缺乏产、商的灵魂,这是外溢在马路上的。

  

有一种打趣的说法,在北京一天只够干一件事。毕竟你在北三环排了一百多号滴上了一个快车,在厘米级的启停中睡去,可能两个小时后醒来发现还没钝出大朝阳。

  

  

糟糕的交通不仅因为人口,也被归咎于城建。现代北京修于老城之上,有规划出来的障碍,比如老北京的棋盘式格局,决定了每两点间的交通必要绕行;也有遗留下来的问题,比如到十三五末,北京才彻底打通市域内所有的断头路。低效被刻在砖墙里。

  

这座城市的初衷就不在于效率,甚至不在于一般的人类宜居、体验舒适。它做了八百年的首都,在此统治全国,建筑权力中心的高台,塑造政治,同时也被政治塑造。

  

王安忆写过,即便是上海的寺庙也是人间烟火,而北京的民宅俚巷都有着庄严肃穆之感。虽然是文学化的表达,却精准地勾勒出双城的差异,从城市建制投射到建筑面貌——上海是生活的、商业的,它围绕人口、效率展开,堵车极少堵死,轻伤不下产线,一切在于开动。

  

北京则浸润着威权。紫禁城居中,中轴线贯穿南北,街坊整齐,便于布置那些恢弘对称漂亮而费土地的建筑,以资敬畏。作为首都位于权力的中心,正是北京的绝对优势。

  

  

在列举小米为什么选择北京的理由时,政策和其他资源总被讳莫如深地提出,难以明状、又不容分说。结果自证:即便不以产、商为始,根本不妨碍北京的繁荣,甚至在一些指标上,和上海已经不相伯仲。

  

比如北京的总部经济非常发达,有总部企业近4000家,有60家是世界500强企业,这个数字是全球第一的。上海规模不及,总部企业3000余家,实力更体现在跨国公司方面,地区总部达763家(北京183家)。

  

再比如金融业,北京总部级法人金融机构超过900家,金融资产总量占到全国一半,全国20余家中央金融企业绝大多数总部设在北京。作为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北京决定政策;作为普通打工的金融中心,上海为其所制,自由市场难言优势。

  

黑猫白猫都能抓到老鼠,有没有效率好像无关紧要。因为这两大超一线经济体,在发展逻辑上南辕北辙,互为他者。上海以效率主导,代表着充分的市场经济;而北京,表现为稀缺资源叠加的首都经济,背后是通过看得见的手进行调控分配。权力的本质就是调控分配生产资料的工具。

  

所以今天我们讨论哪个城市将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心,并不是地方之光的争辩,也不是要比较北京人和上海人谁比谁牛B(尽管我不能避免上海人的滤镜)。更重要的是,人才、资本、企业和产业涌向哪里,这些选择是在释放什么信号。

  

或者我们可以问另一个问题:长远来说,哪一种模式更是驱动未来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增长的动因,是政策导向的还是市场导向的。

  

群架年代

  

上海当然有上海的毛病,以效率为导向,一个极致的结果是惰于精细,它会管理掉一些原生力。比如在上海你很难感受到粗粝的创业激情,也就很难感染创业激情。

  

与之配套的是,近几年上海确实遇到了增速瓶颈。

  

一种佛系的辩解是,鱼非我所欲。上海的优势一向在于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航运和国际物流,其目标也包含建成此四个中心。得益于此,上海总量、存量依然夯实。然而这套伴随加工制造业兴起繁荣的工业文明结构,缺乏未来发展的增量。当时代在重构顶层逻辑时,上海不再不可超越。

  

上海毋庸置疑要抓牢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很好的着力点,高度承接传统汽车工业,同时拉动链上一溜专精特新技术公司,也发挥上海特色的大产值工业服务能力。上海模式并不过时,市场还是硬道理。

  

与此同时,一个颇具格局的趋势是,上海正在把自身发展和周边城市以及整个长三角统筹考虑,如果我们缩小比例尺,就能看见一个声色犬马的上海大都市圈,和长三角一体化的集群效应正在显现出来。

  

根据《经济参考报》的统计,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主要是新能源汽车产业,聚集了100多个年工业产值超过100亿元的产业园区以及数千家大型企业。集群的30个城市中,有超过14个城市已经拿到或规划有新能源汽车项目,涉及项目数量超过20个,累计计划产能超过300万辆,累计计划投资超过1000亿元。

  

在国内已形成的六大汽车产业集聚区中,无出其右。

  

  

这是产业特点的必然结果,因为长三角配套好,布局完善。

  

1987年的桑塔纳国产化项目是今天一切的基础。当时上海就主张不搞“上海牌”,而搞“中华牌”,放眼全国招标零部件协作厂,上海桑塔纳有65%的横向配套由上海大众以外的厂承包。

  

为此,上海专门成立过一个桑塔纳国产化“共同体”(抬头就是这么时髦),由计委牵头成立的国产化办公室,从每一辆售出的桑塔纳中提出2.8万元利润作为国产化基金,拨给共同体成员,相当于一笔无息贷款,扶植出了如今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包括福耀玻璃、扬州亚普、宁波华翔、宁波均胜都是曾经的受益者。

  

  

基于成熟的产业资源,长三角涌现了一批车企,从杭州的吉利,到芜湖的奇瑞、合肥的江淮,以及能在盐城发展起亚;

  

到今天,有桐乡的合众(哪吒),有杭州的零跑,它们是目前新势力销量前三、前五的玩家;有盐城的华人运通(高合),在50万以上电动车市场达成第二,仅次于保时捷Taycan;有绍兴的天际汽车,反正很有自己的逻辑和活法;以及合肥的蔚来制造基地,常州的理想制造基地,温州的威马制造基地;更不要提立足于吉利控股的宁波的极氪。

  

其中尤其比如合肥,崛起成为新能源产业投资的先锋城市。除了地方上的决心,先决条件也是合肥作为中部地区长三角承接力量具备汽车工业基础。

  

  

这都是从上海卷出来的。汽车只是一个例子,由上海转移产业到长三角形成了垂直一体化的高效协同,带起地区经济。

  

2020年长三角地区拥有全国百强县46个,百强城市22个,万亿GDP城市8个,无锡、南京、苏州等城市人均GDP甚至超过中心城市上海。当然,长三角地区的富饶,首先受惠于先天地理位置,“胡焕庸线”以下自古就是蜜奶之地;同时上海的外溢、带动作用功不可没。

  

对比北京和京津冀就能发现差异。前几年,除了热议上海不行,大家还热衷数落天津不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天津距离北京太近。北京的昌盛却没有带动华北经济圈,和上面提到的经济逻辑有直接因果关系,华北乃至整个北方经济区肩负着被资源虹吸的需求。

  

  

2005年亚洲开发银行资助的一份调查报告首次提出“环首都贫困带”,见字如面。这个问题被高度重视,并于2015年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开始“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我们将在十四五期间出现一批标志性功能。由此厘清了首都的定位,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而天津将承接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

  

京津冀未来可期,长三角中心既成。2019年长三角一体化已被提到国家战略层面。上海曾是龙头,上海仍将是龙头,进一步用国际资源对接各有所长的苏浙皖。

  

海纳百川

  

我从来不怀疑上海的中心地位,因为中心的人还是会聚到这里。“七普”数据展示了迁徙的趋势,一大特征是人口进一步向东部地区、核心城市群集聚。

  

更微观的观察,比如智联招聘调研的《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报告2021》显示,尽管北京对人才的吸引力居于全国首位,但上海连续四年实现人才净流入,其中向上海输入人才最多的城市正是北京。(以至于有一个可怕的提法,上海正在虹吸北京——不胜惶恐)

  

  

不过最近出现一个微妙的潮流,一批知名博主、UP主都从北京搬到了上海。这个不切主流的人群,足以提供一个看待的视角。

  

抛开“巨富长”(巨鹿路、富民路、和长乐路)比起三里屯或工体是更出片的背景板,或许更因为上海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北京有很多北漂,但是不会有人认为北京是移民城市。一个重要的区别是,移民在城市中始终是打拼的外围,还是可以取得跃升通道、安身立命下来的市民。移民被接纳,才会不断为这个城市注入新的活力。

  

这需要城市本身是一个足够开放的容器,说重一点,有足够开放的文明。这不妨碍上海确实仍有门槛高的特点,要为吸纳高质量人才提供保障,但贯穿其中的审视不是出身或资源,而是更普世的价值——尊重专业、职业伦理和社会契约。

  

葛剑雄曾经讲过一个事,或许不恰当,但我很想提一下,我以为很符合上海对这些品质的重视:

  

以前即便上海的小偷都会有自己的职业伦理,比如偷皮夹只把钱抽掉,其他东西则会想法还给失主。像是工作证,老早在一些机要单位遗失是要受处分的;还有月票、饭票,仅限本人使用,小偷拿着没用,失主则会蒙受不小的经济损失。小偷就一定会还,他会把钱包放在邮筒里。

  

邮递员也有自己的职业伦理,他打开看到就知道是给小偷偷了,会仔细地从里边找到姓名地址,免费给封一个信封寄回去。所以上海人以前掉钱包,不会着急补证,他知道过几天就会寄回来。

  

  

是这种职业伦理和社会契约构成了上海海纳百川的底色。它不是没有下限地一味接受,所以头脑过于灵活的民营企业家会觉得难以发挥。但某种意义上,这也保证了公平竞争。无论你从哪里来,都要在同一套专业、高效的商业秩序里,各凭本事,生财有道。

  

对企业也是如此。上海讲求法治,重视合规,注意商誉,野路子很难闯滩,自主微小企业至今经营不易。其高效体现在门槛之后,上海可以勤勤恳恳成为服务型小政府,帮你贷款、审批,手笔未必阔绰,营商环境优质。

  

顶层是制度,底层是文明。你可能并不认同动辄拔高到文明的提法,过于自信而优越,上海也并没有完全达成人均不随地吐痰的水平;然而在比较地方经济时,潜台词就是在很多其他地方兑现不了,仍旧需要依靠人情之类的低效工具。

  

上海或许不是每个人的梦想之城,但是体面人一定能在这里找到梦想。

  

2014年秦力洪来到安亭租下一间临时办公室,那时都还没有“蔚来汽车”,但他和李斌都认为,在上海打造一个高端品牌的可能性更大。直到2015年蔚来正式进入上海汽车创新港,到现在蔚来的全球总部仍然在上海。

  

在安亭,你能看见各种电动车公司的重要部门布局。理想汽车上海研发中心也落在这里,最近正在招揽组团。新入职上海部门的朋友也要去北京呆一阵子对齐认知,不少人每周末都会坚持回沪探亲。理性地说,家在这里;感性地说,扎根上海的人很难再离开上海的。

  

即便小米,按其数次发布的造车人才招聘信息显示,绝大多数岗位的工作地点除了北京,也有上海。业界猜测,整车工程相关的开发或许会放在这里。

  

百度旗下的集度汽车则做出不同的选择,他们没有在百度总部北京落户,而是跑到上海设立总部,办公室在时髦的虹桥天地。里头不少都是新造车企业的熟面孔,拿来上手就用,迅速搭起架构,计划10月正式发布品牌。

  

  

说回网红漂沪。迁徙的一大实际原因是,B站总部在上海,小红书总部也在上海。在被诟病互联网荒漠多年以后,上海又涌现出来一批第二梯队和垂直领域的独角兽,让互联网人趋之若鹜。你可以看到它仍旧有迭代的意志,并且在不断奋斗,姿势优雅、成效迷人。

  

精致而审慎的小跑,不会败给时代还在摸索的狂奔。在四个中心之外,上海也已确切提出建成“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规划,到十三五形成基本框架。期待十四五开花。

  

举报/反馈

 

上一篇:2015上海社保新政策介绍

下一篇:2022上海应届毕业生72落户评分最新落户细则

 

推荐资讯18321065021
最新资讯18321065021
热门资讯18321065021
热点资讯18321065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