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知咨询网

居转户  人才引进  上海居转户咨询

留学生落户资讯分类

海归回国找工作有多难?

时间:2023-02-17

落户上海咨询二维码  

  

本人常春藤Top10本科经济数学双专业,GPA一般大概top35%,两年美国投行中台/小咨询公司(非MBB)工作经验。H1B挂了要回国找工作,大概能找到什么样的,工资如何?如何开始找,直接投简历有用吗?

  

答题前,先说一说自己的背景吧

  

美本top30经济辅修数学

  

硕士加拿大top1商学院商务管理

  

海外工作两年,加拿大最大通讯运营商市场营销部门负责竞争对手洞察(个人认为不太transferable的工作经历)

  

世上海归千千万,如果笼统的叙述找工作的方法及感悟不一定能适用于所有海归,这边我想针对以下背景的海归给回到国内找工作的一些不成熟的心得感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商科背景

  

2.在国外有2-5年工作经验,但回国想从事跟之前经验不对口的工作

  

那么海归找工作到底难在哪里?

  

1.不知道在全新的市场如何给自己定位。

  

国内和海外的就业环境天差地别,国外的就业市场相对国内,更加有秩序、清晰;一般留学生就业的行业、公司甚至是function相对集中。但是,回到国内,一下子发现可选择的范围变广了很多,从行业、公司、和可选择的工种来看,选择一下子放大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由于国内的市场marketplayer较多,且只有一小部分是reputable的bigname,其它的公司很难仅仅通过名字来甄别好坏,需要更多地尽职调查去深入了解

  

2.国外经验和自己回到国内的定位不匹配。

  

在国外可能因为可选择的function比较少,再加上文化和语言的障碍,导致没有在职业发展初期进入自己最想去的职位里面。很多留学生在国外会选择偏数据分析类的岗位,这类岗位对语言要求相对clientfacing的岗位较低,也比较容易拿到工作。但是实际上回到了国内后想彻底更换行业/function,去做偏clientfacing的岗位。比如,之前在国外是做数据、分析岗,回到国内想转成BD岗,会遭遇到一些尴尬。由于经验的欠缺,无法通过之前积累的经验以投递简历的方式获得面试

  

3.由于信息不对称,教育经历和工作经历无法被本地的recruiter/HR认可。拿我自己的例子来说吧,在加拿大辛苦找到Bell的工作,回到国内后没有人认识,心里苦

  

如何解决我说的以上三个难题呢?

  

1.关于个人定位

  

如果说外界的环境让你眼花缭乱,频繁受挫让你迷失自己的方向,那我的建议是关于回到国内第一份工作的选择一定要从自身出发。有一个大致清晰的目标很重要,这会大大提高你的求职效率。因为你只有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解释,你才能说服HR和招聘官给人家一个whyshouldwehireyou的合理解释吧。解决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最根本的productmarketfit的问题

  

Step1想清楚你是谁?你与身俱来什么样的特质、优势、劣势?你感兴趣的行业或者发展方向是什么,先把这个问题想清楚。也许,由于不了解国内行业、公司内部的职能划分,你只能给出一个描述性的笼统答案,还不能落实到某一个行业某一家公司上面。这没有关系,但首先你要保证你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Step2Beproactive真正的把你自己融入到这个大环境中,在最短的时间尽可能的去获得更多线索,来丰富你对这个市场的理解,也绘制你的地图。那么,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线索?很简单,去和人接触。去见朋友、校友、去实习、去面试,通过一次一次的信息交流,你会对一些行业players、公司文化有一些基本的了解了。找工作是个概率问题,所以一定要尽可能的把所有可能的渠道都开发,因为最后你会感谢那个没有错过每个机会和可能性的自己。在一次次的测试和了解过程中,你的目标工作画像渐渐清晰。

  

你的工作画像的纬度有哪些呢?

  

比如:行业/公司在行业中的市场份额/工作内容/收入水平/公司文化(是否海归友好)/地理位置/上班时间,是否需要加班。在这些条件细化后,你会发现你的目标更加具体了。

  

如何跨越经验不匹配的鸿沟和generateleads?

  

1.投简历

  

如果你过往的经验和你要申请的职位没有一点匹配的地方,那我建议你不要用以前的简历来网投了,那样不会有丝毫效果。这就好比,人家明明是颜控,你跟人家说,我很丑但我很温柔。如果有一些弱关联,还有可以弥补的空间,那可以根据别人的jobdescription来适当修改你过往的经验,提高关键词的匹配程度。通过阅读jobdescription和在求职App上面和负责招聘的经理/HR沟通,也是一个获得信息的过程。沟通的过程中,请你一定要根据职位和对方的喜好来tailor你的message。这样可以提高一个消息的回复率,和更加了解对方的需求。这个找对象一个道理,第一次聊天得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答题,懂吗?

  

通过修饰你过往的经历和tailor简历可以获得一些面试,但是风险就是,面试完发现匹配程度并不高,面试通过的几率比较小。没关系,毕竟人不能永远伪装自己,最终目标还是找一个合适的。但是没关系啊,每个面试都是一个学习的机会,你会了解更多别人需要什么,别人的公司文化你是否能适应,更快地来绘制自己的地图。也许通过一个面试,又获得了另一个更适合的面试。完美的利用每一次与人产生深度沟通的时间,看看有没有再别的更适合的机会。

  

推荐使用的求职App:Boss直聘/拉勾网/猎聘同道/卓聘

  

2.找校友背书

  

更有效的方法是去和有决定权的人去pitch自己,让他相信你完全可以胜任新的工作。这样越过HR通过过往经验筛选简历的过程,让decisionmaker去推荐你,给你背书。其实一个人的学习能力是过去十几年二十几年经验的累计,过去一份工作并不能define你是谁你可以做什么事情。这点需要你自己去证明。如果你真的知道自己是谁,并可以证明自己可以做好一件事情,我相信对方是愿意给你一个机会的,毕竟这是双赢的事情。

  

那么去哪里找这样的人去给你背书呢?去找认可你留学经历的人啊,第一个路径就是通过的校友网络。你需要通过参加活动/发linkedinmessage去获取第一播种子用户,我其实觉得线下活动效果更好,因为直接从获取用户跳到了激活用户这步。通过面对面的沟通建立信任留下印象效果肯定比发coldemail好多了。

  

3.coffeechat的文化国内有没有?

  

在国外的时候,为了找工作,相信不少人都有过约coffeechats的。到了国内,由于大家可能工作都比较繁忙,个人的一个体验是会回复coffeechats邀约和有时间出来见面的人变少了。这边还是建议通过认识的朋友校友来直接推荐朋友或校友认识,通过熟人的关系来打开社交圈。

  

说了这么多抽象的理论指导,说说自己的个人和身边朋友回国找工作的感受吧。

  

17年11月月底回到国内(有左边offer右边),入职一个月后觉得不是很适合,辞职开始找新的工作。当时我的目标还是想找一份互联网方面偏市场营销的工作。原因如下:

  

1.互联网行业发展很快,薪酬水平相对较高,行业流动性高,比较适合我喜欢改变和新鲜感的性格

  

2.之前从事的通讯行业实在太过传统垄断,自己实在不喜欢在大企业里面做螺丝钉的感觉,希望国内第一份正式工作是可以发挥自己更多能力的和有更多尝试空间的。这也是我没有投递一家大厂的原因。另一个原因是不喜欢996。

  

3.继续选择市场营销方面因为自己觉得还是相对有兴趣的一个方向加上已经有两年经验,也不想从一个小白重头做起

  

回国后受到的打击:

  

1.投了很多互联网的工作,除了杳无音信的就是面试完杳无音信的。毕竟经验不对口,这也算是情理之中吧

  

2.面试过程中,感觉和面试官各种气场不合。感觉面试官对海归有偏见对我以往的工作经验有鄙视。愤愤不平好嘛,虽然自己也认同之前的工作确实没有太大valueadded,但是毕竟也是top1Canadianbrand好嘛。。。你以为这份工作很容易找吗。。。说多了都是泪,此处省略一万字

  

3.面试过程中碰到一些公司觉得非常不正规,里面人员素质也差强人意,有很强烈的不适感

  

4.碰到一个本科的校友,一开始想找我去他们公司的(一家小创业公司),各种打压我让我不要有海归光环,把自己当成名经验的毕业生,从0做起。喂喂喂,不想给工资直说好嘛,少来套路我

  

好吧,经历了这么多打击,真的挺迷茫的,但是我知道自己的价值,不放弃继续投继续找呗。我开始改变策略,从海投(成功率低)变成请朋友、校友帮我推荐。过年前,参加了加拿大校友会的一个年会,意外的是,校友会上都是大佬。什么瑞银VP,平安信托VP,中银大佬。。。。。。虽然对金融不怎么感兴趣,但是还是主动reachout了一个大佬级校友,校友非常平易近人,直接约了在办公室见面聊。这位大佬也是在多伦多工作了多年回来的,他必定很能体会我的出境。这种共鸣和认可让人瞬间能建立起信任关系。校友特别实在,直接给我开了价,还说看在我有两年工作经验的份上给我多要点工资。说实话,工资挺高的,非常心动。

  

回家后,虽然很开心,但也没有只是等着,还有再投别的互联网方面的工作。又接到一个面试,结果发现招聘官是多大的。也是在美国和加拿大都有过工作经验。一上来就对我的教育背景和职业背景非常认可了。加上我面试过程中表现的很不错,当时聊的特别好。直接根据我的经验和我的兴趣来create一份新的工作。当时投简历投的是海外市场运营,最后左边offer右边给我的是做产品经理。聊的非常开心,企业文化也很符合,说实话已经不太想去金融的那个机会了,虽然金融的机会加上bonus的收入是这份工作的2倍。

  

一是觉得金融的那份工作自己不是很感兴趣,不适合自己的性格,工作内容可以发挥创意的空间比较小,不是自己喜欢的。二是感觉总觉得是一个资深校友对自己的施舍,不知道自己能否真的创造价值,真的被认可。好吧,那就决定去那家互联网公司了。

  

办理入职手续前2/3天,又接到了现在公司的电话,让我去面试。这家公司是之前一个朋友推荐的,来面试之前,他有介绍过这家公司非常喜欢招海归,老板之一也是外国人。公司文化非常轻松开放,地理位置也很好。来了以后,真的是这样。面试我的经理,完全没有纠结于我过去的工作经历行业是否对口,二是基于我这个人的谈吐、说话逻辑性、各方面能力来判断,聊的非常好。这份工做偏growthmarketing方向,跟我自身的兴趣有高度的吻合。公司环境我觉得非常好,经理说话也非常懂礼貌很尊重我。我当时表达出已经接了另一家的左边offer右边,这两天就得签字。经理立马请了副总裁来给我面试,第二天就把左边offer右边发到了我的邮箱。我觉得就是这家没错了。

  

工作解决了,我又想着手解决一下海归social/交友的问题,建立了一个左边微信公众号右边,日常组织海归分享会。邀请优质嘉宾,如Forbes30under30的海归们来进行创业、职业方面的分享。给海归提供mix&mingle的机会。想了解的朋友们可以加我微信HIMU-seaturtle

  

我这两年前后招了三个助理,可以谈谈:

  

第一个,英国普通大学时尚管理硕士,口语流利,人也聪明,而且很机灵,懂得看脸色。在我这里干了一年,一年时间,我将一半的客户分给她,也给了她独立操作的机会,功劳也是留给了她,包括我的一半提成。可能是觉得我们行业太传统不符合自己对时尚的追求所以离职,我也表示祝贺。离开后,也从未跟我联系过,去了西安找男友另一方面男友家里给安排了一份时尚公司的主理人的职位,结果没过几个月就又搬回了上海。跟我的老板商讨后我找过她两次希望她可以回来,结果被拒绝,不过都能理解。期间她面试其他公司我也同意作为背调联系人,并赞许其工作中的表现。可是就在上周我把她微信给删了,是因为无意中得知她在背后嚼舌根、出卖我的事实。哎!哑巴吃黄连吧,各走各的路吧。

  

第二个助理同样英国某普通时尚管理硕士,为了这份工作从西部某大城市搬到上海来。简历显示在迪拜和新加坡都工作过一两年的时间。入职一个半月后在一次部门知识考核中发现这个小姐姐连单词“bench”都不晓得是什么意思……被逼无奈就着培训过的产品知识出了三十道英文单词题,结果错了17个,还有很多中文错别字,说得不好听的简直就是小学水平。在这次考核之前晚上电话跟我诉苦“我从外地搬来不容易,我以前自考出来的特别难,我每天复习到夜里两点的,能不能推迟半个月考试?”Excuseme?入职一个半月只学习一本书还要再推迟半个月?你哪来的底气跟我沟通的?所以在考核成绩出来当天,她主动去找HR谈离职,结果还告了我一状,说我当天临时起意考试......得嘞,姐姐您走好,我伺候不起。

  

现在这个,全球前五十的金融研究生,男生,一表人材,公司姑娘们为之尖叫。英文发音正宗且温和,家教不错的样子。唯一的问题就是刚毕业回国工作,对国内职场的期待值太高,而且不太喜欢paperwork,所以离开上家公司。现在入职两周,我又是安排培训又是带他跟行业大牛公司开会就是希望能够尽快给他了解行业和工作内容,主要是担心这弄不清自己要什么的孩子哪天说不干就不干了......

  

2020年3月更新第三任助理:

  

在更新第三任之前,有评论说我只是一面之辞,需要反省我自己的问题。我特别同意她/他的说法,只是每个人说出口的话写下来的文字都仅是一家之言。划重点,作为上司作为同事,我问心无愧哟!写在这里,仅供大家选择性参考而已。毕竟这世界是圆的。讲完了,下面我继续第三任助理的更新。

  

第三任澳洲金融研究生在两周前被我开掉了……今年春节本不是一个安生年,各自保命为重,所以开工也改为在家,其实中国业务部份的员工基本没那么忙。2月下旬开始轮班工作,我和我的助理坐在一起,为了保持距离,所以我们隔天轮流上班。

  

做销售的更闲,因为无法出外勤见客户,所以整个轮休期间我给助理布置的任务只有更新一下产品PPT(到离职前都没见到这份更新),为全面复工做准备。然而这个家伙竟然不打招呼的工作时间跑去商场找客户,没有在公司出勤平台上申请报备,另一方面也没通知我。作罢,我只是更担心这疫情期间万一工作时间中招,我也是要对他和公司负责任的。说实话,我很介意这件事,当然后来我也跟他说过不要不打招呼乱跑,以视频电话会议优先,何况客户怕也见我们吧。

  

结果全面复工后,更甚。几乎不进公司,也不跟我报备去见哪位客户,紧接着几天找不到人。等到终于在公司见到他时,他已经将自己公司的名片发给其他同事了,我们所有同事N脸懵圈......

  

那天上午,自己把自家mac带来,前一天在公司人事部要了在职证明去银行办了一张信用卡买了新出的三星全面玻璃屏手机,大约人民币左右,提着YSL超大通勤包、带着据说很贵的手表出现在公司。我问他公司电脑是新的,为什么要自己带?他说因为公司电脑太慢。好吧,也说得过去。过了一会儿,他说你帮我打个在职收入证明吧,我自己家的mac没连公司打印机。Excuseme?谁是谁助理?打印机问题应该找IT的呀,接着就将文档发到我微信上了。微信啊……我还要转到我的电脑上......我只好打趣他说“真不知道咱俩谁是谁助理啊……”打开文档,我一看在职公司是别家的,月收入数字恨天高。我看看没多说,就打了。他拿着证明后就说我有事那就先走了……那会儿是上午11:00......坐对面的其他同事集体大眼瞪小眼!

  

这波操作骚气的狠

  

隔天一早远在海外的销售同事微信问我他是不是离职了?我一大早坐在床上傻眼,原因是他在linkedin上更新了自己的职场抬头,一夜之间从SalesRepresentative变成了ManagingDirector......突然想起有天他在电话里说他也是有助理的人了……

  

我心想这个必须得谈一谈了呀,可当天他又去跑“业务”了,我就微信问他今天下午见什么客户?他回某啤酒公司市场总监,我心想这一天时间只见一个客户啊……不过我又想了,他说过上一任老板就是太打击他,不给机会,他很不喜欢。如果真能带销售数字,我也不必多说什么的。事实上,我从入职以来就也没多说过什么,当然他也一个业务都没谈下来。接着我说:“那你明天下午14:00进公司跟我聊聊吧。”他立刻回复说没空,下午约了几个会,只有上午有空。我问了问是哪家公司,他报了几个大牛金融公司的名字,强调道:“你放心,我以公司优先,谈完公司的,我再谈我自己公司的业务......”说实话,我听完后已经很上头了,心想明天上午就明天上午吧……

  

第二天上午,准时坐在会议室直入主题:“你这番高调的开公司的举动已经对公司造成了困扰,公司里里外外一共一百来号人,有一半都收到你自己公司的名片或是从linkedin得知你自己开公司的消息。再者,每日行踪不明,特别在疫情期间,这也是违反了公司的规章制度……”

  

他也是个痛快人,说自己能理解,其实也早就想走了,只是当初入职我要求至少干满两年才留下来的。好像这话没毛病。接着他说其实有很多金融公司猎头也在挖他,我觉得很正常。他说他只是在犹豫去哪一家。我想去哪一家公司会允许你在试用期内就忙两家公司业务呢?我也没说出口,怕他有抵触情绪。行吧,既然行情一片大好,我也不必感到愧疚。我说那试用期三天离职交接,你去找人事部办手续吧。他说“那不行,我社保不能断,能不能给我一周时间?”我不太理解这波社保不能断的意思,也没多说让他去找HR谈了。没过多久HR就说他当天中午就离职,问我有没有工作要交接,我说没有。天真的以为这一切就结束了。

  

从HR办公室出来,他说他下午还要去见约好的客户,自己mac先放在公司明天来拿。我说OK。不一会儿,他召集市场部经理、产品设计师还有我,要在公司拉一个会议,谈谈和他公司合作的可能性......我们三个人面面相觑,一时失了方向,不知如何作答。这波操作我职场十年来也是头回见,后面整个会议我就不赘述了,总之我也算是开了眼。

  

他离职两天后,我最大的客户负责人给我打电话打听他是谁,说他自称我们公司的人要找对方谈业务。我如实解释道,后来觉得不对劲,对客户所见发了一条微信广而告之其正式离职的消息,并追加一封邮件。微信朋友圈发出后没几分钟,上海最大的客户给我发来一条消息说他离职之前也找过这位客户聊他自个儿公司业务的事情,客户觉得为难,怕我们知道让大家尴尬才一直捂住没说。我得知真相后,顿时觉得有些后怕。

  

与此同时,他在朋友圈里也发了自己在五角场租了办公室的视频,还找我们要买家具,由于我们不做直销需要通过经销商购买,他找到行业前辈直接向对方要进货价,并依旧声称是我们公司的人,前辈前来质问我们这到底是何方神圣,竟然不让经销商赚一分钱还要为了赔上时间和精力?!

  

关于第三任助理,我心里已经有了定义,而且在经历这一件件奇葩操作后,我确实对他有很严重的负面感情色彩。鉴于今年经济形势,我也暂时不再招助理了,痛定思痛,想想如何成为一个还不错的领导吧……

  

从前几年起,不断有某某海归回国数月,都没有找到工作的新闻;或是一些看似并不“高大上”,薪资水平也很普通的岗位,却有好几十、甚至上百海归去争夺的报道。

  

看得一些尚在海外学习的同学压力很大,对自己的前景也担忧起来。

  

那么海归回国找工作真的很难吗?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点呢?下面我们来一一分析,希望能帮到有求职需求的小伙伴们。

  

1.海归数量逐年上升

  

2019年新增留学生约为20万人,达到历年最高值。而此前数年,每年的新增留学生数量也逐年持续增长。自然而然,每一年毕业的海外留学生也持续上升。

  

这可能是海归就业看上去一年比一年不容易的原因:

  

归国的留学生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国内毕业生的人数并未以此速度增长。

  

(近年我国留学生回国人数/出国人数比重逐年提升)

  

也就是说,随着这一现象,归国留学生在国内总毕业生中的占比比之前增加了,海归并不像过去那样,是求职市场上的“稀缺物”。而各大企业,在充分接触和了解海归求职者之后,对他们能力的定位也趋于客观,不会因为对方的海外经历对他们有过高的评估。

  

对于海归求职者来说,相较于过去几年,找工作的难度自然也增加了。

  

但是小英在这里还是想强调,在一些热门行业,海归所占的比例还是相当可观的。尤其是一些老牌券商、外企,随着海归人数的增长,海归比例也在逐年增长。

  

中金公司去年的年报显示,23%的员工和65%的高管都是留学生。华泰证券更是办起了全球海选,跨国招人。券商偏爱海归早已经是券商公开的“秘密”!

  

而且随着监管政策的补齐以及A股的一季飘红,国内金融行业也正在逐渐回暖!券商也从裁员上万人变成了扩招趋势。就连年薪40w、最偏爱海归的中金,从7月开始也放出了一大波岗位!

  

大家可以在中华英才网App上查看相关企业的相关职位要求。你会发现不仅是券商和外企,外贸行业、留学行业、教育行业以及一些对英文有要求、会和外国人打交道的行业,其职位描述都会标注“有海外经验优先”。可谓这个出国留学没白去啊!

  

  

2.海归质量参差不齐

  

大家都知道,十年前的海外留学,还只是少部分人的选择。而因为那时中国留学生比例很少,入学门槛也比现在宽松很多。而之后随着国外高校申请人数持续上升,诸多名校纷纷提高入学要求,这导致一些教学质量普通,排名较后的高校也成为了留学生的就读目标。

  

(光在美国,就有3600余所大学)

  

以上现象难免使近年海外毕业生质量相较于过去变得参差不齐,而这种现象也导致国外就业市场不再像过去那样重视海归就业人员的光环,而更多是拿实力来说话。这也是海归回国找工作看似困难的原因之一。

  

但是,小英认为一些就读于名校热门专业和拥有知名公司工作经验的海归求职者,在求职方面还是比较有优势的,毕竟海外的学习和生活经历打磨提升了个人综合实力。

  

中国作为近年持续快速发展的国家,优质的就业机会也不断增加,其中不仅不乏适合优秀海归人员的工作。而在这蓬勃的大环境中,这些机会也更容易让人才施展拳脚。

  

3.媒体过度渲染

  

因为社会普遍对海外留学生有较高的期待,尤其早些年出国人员不多,这一群体显得尤为“神秘”。而因为这种神秘感,对此制造出一些博人眼球的新闻也情有可原。

  

比如大众会认为海归找工作非常容易,而针对这一刻板印象,媒体可能会抓住个别因为个人情况而找工作困难的海归大肆渲染。

  

  

这种现象造就了近年来大量对海归群体的“反常规”报道,也逐渐令大众对海归人群的认识“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偏转”。

  

但报道归报道,实际上呢,你可以在一些官方的统计中看到,“70%雇主愿意给海归更高工资”、“某调查中近半雇主都在海外举行了留学生招聘会”。

  

(某调查显示,有13.6%工作机会仅面向海归)

  

海归人员找工作的难度,比起同等学历无海外经验的求职者,还是容易不少的。因其海外经验,在职场中展现出更大的格局,也更易受到重用。

  

(来自海归的真实点评,内容来自中华英才网)

  

相信一些已经在国内工作过的海归,也能充分体会到媒体渲染和真实情况的不同,正如这位前员工所说,留学经历其实给了很多人更好的机会,去接触更好的团队和工作。

  

4.海归的个人选择

  

在小英身边有这样的朋友,从海外名校毕业,回国进入了某普通国企工作。该工作收入普通,所任职岗位门槛也并不高?但很快大家在工作中发现,这位海归能力极强,而在回国之前还在海外知名大公司核心岗位工作过。

  

这种情况也许一般人很难理解,毕竟对于很多人来说,会去选择能得到的薪资最高、最体面的工作。但是对于一些优秀的海归人员来说,经历过这些的他们,或许会发现自己更重视的是工作的稳定、和家人在一起、有自己的私人时间。因而选择回国,在相对普通的岗位上就职。

  

这并不代表他们能力不行,或者无法找到更加高收入、体面的工作。而这种现状可能会造成不知情者的误解,从而形成海归就业不易的印象。

  

  

下面我们就海归找工作的流程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进行一一讲解。

  

1.找工作的方式

  

第一种比较容易为大家所想到的自然是留学生招聘会:

  

在每年的春招和秋招,国内各大城市都会开展留学归国的招聘会。这类招聘会的优势在于,职位、工作内容会比较对口,且其中知名公司的职位、大公司的核心职位占比相对较高,更易在其中适合长远发展的机会。

  

比起在茫茫的社会招聘中挑选出适合自己的工作,这样的招聘会无疑省下了很多时间和经历。

  

第二种是参加社会招聘

  

这类招聘通常通过在网上投简历,然后招聘人员通知笔试和面试。这类找工作方式是比较常见的,它对地域没有限制,可以抓住来自不同城市的各种机会。

  

第三种向特定公司人力资源部邮箱发送简历:

  

通过中华英才网APP,也能够更高效地得到面试机会。打开APP后,导入你的简历,输入你的求职行业和职位,就能找到海量真实的招聘机会。

  

中华英才网APP不仅收录了大量公司资讯,招聘信息,还有很多真实点评和针对性的面试经验。在上面投递简历,接到面试邀请后,你还可能在相应栏目找到面试流程分享,员工对于职位的描述,这对于求职,乃至工作的选择大有帮助。

  

(中华英才网APP近期会员免费送,关注“中华英才网”左边公众号右边,点击“高薪求职”即可领取)

  

2.关于工作/职位的选择

  

如果海归人员在海外有相关工作经验,无疑在国内找到同类工作是比较容易的。当然也要看是否为招聘旺季,以及公司资质。而对口的学历和实习经历也会对找工作有所辅助。

  

此外,一些外企,或者会和不同国家和文化的客户或者合作方接触的工作,对于海归人员也是比较有优势的。丰富的生活阅历能在工作中避免很多文化差异带来的冲突。

  

而一些非常依赖英文(口语和写作)的职位,即便你没有特别相关的经验,也会优先考虑海归人员,毕竟语言是他们在海外生存的必备技能。

  

此外,根据小英身边的经验,对于想要转行或者工作方向不太明确的求职者,也可考虑知名公司管培生的机会。在大公司的各个部门了解其成熟的运作方式,无疑能够让在海外生活数年而对国内可能逐渐陌生的你,迅速了解国内的职场模式,社会众生相。

  

总之,海归回国找工作不仅没有部分媒体渲染的那么难,反而机会多多。

  

当你用合适的方法去求职,就可以发现自己人生的诸多可能性。比如,现在就下载一个中华英才网App?毕竟现在正是春招的好时机,也许你很快就会发现自己中意的公司正在招聘呢!

  

商科海归就业比大部分人想象的难,特别是在金融这个领域,国内外名校硕士毕业的太多了,海外学的金融跟国内实操也存在很大差距,工作中也不一样。有人会问,国内学的就实操?也很不落地,但国内学生实习做了非常多,被虐的比较多就会了。本问大部分回答都很宏观,讲的都是大环境,我从现实就业中讲一下海归就业难在哪吧。

  

很多人根本不理解国内金融行业职业生态以至于吐槽国内就业靠的是关系,比关系的话海归完胜国内学生。部分有关系的海归凭关系找到了工作,不代表着国内学生找到好工作的都是靠关系的。国内很多工作真的是脏活累活,大部分都是没啥关系的真正“金融民工”。

  

评论中有人非常激进的“批判”海归的文凭水,这个说法确实是不对的,要知道本科清北的学生出国留学的都一大把,所以这种有色眼镜确实不合适。从教育背景的角度,海归蛮多是非常不错的,不然怎么会让众多的家长为之掏尽腰包,海归差的不是教育背景,甚至不少人在这块是个优势,真的非常多都是知名的名校。

  

那差在哪里?差在经历跟匹配的能力上,比如你在外资投行中台工作过,你可能连内资投行中后台做什么都不了解,你连国内内核、风控关注要点、审核风险如何把控都不清楚,你有你擅长的点,但你不擅长国内的业务,所以你面试很难跟面试官聊出感觉。

  

除了面试,你简历都非常难通过,首先很多人不注重简历的差别,比如你不会太在乎简历里面关键词的描述及专业内容的展开,其次很多人也没细致琢磨过自己的匹配度在哪里。

  

你工作了两年要走社招,社招看重的是资源或者是技能的匹配。资源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太难了,特别是金融机构的资源,你要么有资金资源,要么有项目资源,要么是审核监管口的资源。技术口我前面已经说了,至少过去大家的工作匹配度是很差的。

  

没有硕士经历会受到很大的限制(看你说本科没说硕士我这就把你当本科看)。金融行业即便是招一个实习生,太多都要求硕士了,没办法,硕士实在太多。当然不是说非硕士就没法就业,可以,挺难的,国内金融行业就这个德性,不管有没有硕士这个必要性,他就是这样要求了。

  

工作习惯和氛围会是一个阻碍,国内很多金融机构是国企、央企背景,你在里面的话各种层级的观念还有加班文化都很重,一级级压着而且加班没有加班工资。国内金融环境口土生土长的金融民工就习惯了,或许是被迫习惯吧,但很多海外工作过的不大习惯,你也许说我非常习惯啊,根据我不多的接触,说实在的很多人真的彼此不习惯。

  

工作两年的话,投行投资体系有a或者sa起的,三到五年到VP,你这个应该还是a或者sa,底薪国内就是1万出头(少数几家给的高),收入主要看奖金,奖金看行情,项目情况,看分配机制,看领导,最后总结一下就是挺看命的。

  

建议重点看看外资、合资或者找人推荐。岗位的话,重点关注一下投融资相关的岗位吧,投行这些如果你没啥突破口太难了。我说的没那么乐观,你试试吧,只能说祝顺利喽!

  

我之前写过一篇海归就业的文章,可以看看,看前给点个赞!

  

小金子-很多干货:空有名校的命?金融&金工&经济海归就业

  

难不难,有多难,首先取决于你的学校档次:

  

第一档:英美顶级大学(牛津,哈佛,藤校系列那种级别的)

  

第二档:其它知名国家顶级大学(比如东京大学、南洋理工这种耳熟能详的)

  

第三档:英美大学里面听起来不山寨的(知名城市+大学)

  

第四档:其他所有的学校(尤其QS70-200的学生,贼多)

  

其次,取决于你对工作的需求:

  

1.你是第四档的学生,回来你非要跟第一档的学生跟清北复交竞争一个岗位,这不叫难,这叫异想天开。

  

2.你是第四档的学生,你跟第四档的学生(包括国内一些弱势985/211)竞争,ok,大家拿实力说话,谁行谁上。

  

3.你是第四档的学生,你和学历比你低的和国内一些不知名硕士竞争,但凡你不是脸上写着“花瓶“两个字,都会更有优势吧?

  

但是很不幸,绝大多数第四档甚至第三档的留学生都是眼高手低的状态,妄想学历在手,天下我有,一回来就盯着北上广深,光公司牛批不行,岗位还得是核心的,薪资待遇还不能差...

  

这么高待遇的岗位能有几个?第一档第二档清北复交的学生都不够分的,你一世界70往后,啥经验也没有,还想着跟他们争,完事儿争不过:留学生找工作真XX难!

  

所以!!别带着“学生思维”去看待学校排名!别带着”学生思维“去看待学校排名!别带着”学生思维“去看待学校排名!(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啥是”学生思维“,就是觉得自己留学了就牛皮了,有海外镀金光环了,自己段位就上升了!说实话,你学校排名再高,出来找工作不及一个专业对口来的重要。(想想你高考报志愿是不是生怕浪费了那几分,手贱选了个允许调剂)

  

不是我扎你心,你出去拿个学历回国,第二档甚至只有第一档的,找工作你到哪都好找;后面两档的,简历关你是过了,但是你的留学经历绝不会有你想象中那么强大的助力,站在HR的角度,人是帮公司找工人的,不是请人来撑门面的,实力,经验,这些才是能真正凸显你价值的部分。

  

所以,如果你是因为对自己认识不清,导致你觉得找工作难,我建议你放下手机,重新思考人生轨迹。

  

抛开这些因素,留学生找工作真正的难处在于:

  

1.时间紧没实习

  

国内有个学历,想找个好点的实习不难;国外呢,如果你读的是一年硕(绝大多数),学制短没时间不说,哪怕你挤出来去找,有可能也会因为你“外国人”的身份,处处受限制,后面好不容易进了个本地小企业,回国HR一看:你这什么实习?

  

另外,身处异地离得远,最佳校招求职时间赶不上,后面回来发现很多优质企业已经招满了,或者已经开始新一年的校招了...最为致命的是,就算学生不介意gap一年参加新一年校招,但是很少有人有在国外就早做准备的觉悟(提前筛选好公司/做好简历),后面回来慌里慌张忙完发现这一年的校招也没啥好岗位了...

  

2.国内HR专业水平也不咋地

  

国外招人咋招的,看成绩,想找个好工作起码得有个2:1;国内呢,你去面试,有几个人问你绩点多少的?看看你,唉?名牌大学毕业的,招招招,是不是混子合不合适另一说,后面人来了不好用:留学生就这?水的一批。至此留学生戴上了“水”的帽子。

  

久而久之,“有钱就能出国留学”,“考不上研才出国留学”,“留学比国内考研容易多了”的声音越来越多,导致一堆努力有能力的留学生蒙受不白之冤...所以,不是我说,绝大多数HR专业程度低的可怜,根本不具备全面细致分析应聘者行不行的能力。你招的人这么水你还让她进来?咋不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呢?

  

怎么选择一个跟自己背景相匹配的企业,我的建议是:

  

PS:国内主要企业类型了解一下:

  

1.大型国企。偏爱国内985/211,留学生用得不多,用也只用好学校的。

  

2.中小型民企。喜欢能直接上手的(省钱省力),双非学生去的比较多,留学生预期高(特别是应届的),去的少。

  

3.大型外企(500强系列的)。应届海归有优势,留学生(名校的)扎堆。

  

4.中小型外企。留学生特别多,因为因为第一梯队的留学生,通常会被名气更大的500强抢走,这类企业才是大部分留学生回国后第一份工作的主要去向。

  

第一档:什么大型国企,大型外企随便投,你开心就好。

  

第二档:首选大型国企和大型外企,其他的估计你也看不上。

  

第三档:留学生中稍有优势,首选大型外企,心慌的可以投一个民企和小型外企做保底。

  

第四档:留学生最多,竞争最激烈,上学时候别闲着,以前做好就业目标,早做准备。企业选择上,大型外企大型外企可以当作冲刺目标,中小外企为主要目标,如果你实习经验也很丰富,大中型国企也可投。如果学历上没优势,家里没背景,又没啥能力,海底捞欢迎你。

  

关于留学生回国找工作的详细流程请点这里:海外留学生毕业后回国如何找工作?

  

找工作难不难的,人一堆大专二本三本,没见着几个饿死的,你得看清楚自己的能力在哪个level,自己做了多少努力,再去谈难与不难。

  

想一口吃个大胖子,能不难吗?

 

上一篇:海归回国想落户上海申办条件和政策

下一篇:海归回国找工作有没有优势?要看你在留学生中属于哪个层次

 

推荐资讯18321065021
最新资讯18321065021
热门资讯18321065021
热点资讯18321065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