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知咨询网

居转户  人才引进  上海居转户咨询

留学生落户资讯分类

海归变“海带”留学生就业不乐观

时间:2023-07-15

落户上海咨询二维码  

  

中国人喝“洋墨水”的现象如今越来越普遍,很多留学生花费不菲游学海外,为的就是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但今年留学生的就业市场并不像他们预期的那么乐观。

  

本想着留学能镀金,回国后也能更容易找到好工作,而如今海归的就业形势却发生了变化,起薪低、竞争激烈、难以适应国内环境……

  

随着留学队伍的不断壮大,感叹国内就业难的留学生也越来越多。近日,“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和“英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分别举办了专门面向海归的招聘会。面对采访,多数应聘者感慨,海归就业优势不再明显,洋文凭不再是海归应聘的“金字招牌”。

  

现象

  

不再盲目推崇洋文凭,留学生就业不容乐观

  

小陈是去年9月份从美国波士顿学院毕业回国的,这所学校在美国口碑极好,排名也很靠前,小陈学的又是需求量很大的会计学,回国前,小陈可谓信心满满。可回国后小陈找了大半年才谋得一份差事,回想起这8个月的求职经历,小陈苦笑着说,“往事不堪回首”。

  

谈到找工作,小陈说:“网申包括投简历,我估计没有100封,也有50封到100封之间吧。参加的面试笔试最起码也有20场以上。当时面了一家国企,第四轮面试了,还差一轮面试,在那轮面试被刷下去了。”

  

花了家里上百万出国留学,回国差点变“海带”,小陈的心理落差非常大。小陈说:“感觉目前留学生找工作这个形势确实不太好。比如说以前有些公司,可能我们学校毕业的学生觉得自己不太值得去,但是我们这届回来发现,进之前他们不想进的这些公司都非常难。”

  

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留学人数在2012年达到了近40万人,伴随着英国等主要留学国家收紧留学生工作签证政策,各类留学归国人员总数超过27万人,这意味着有七成留学人员学成后将选择回国发展。然而,今年国内应届生规模将近700万人,不少用人单位计划招聘岗位数还在下降。僧多粥少的情况下,昔日风光无限的海归一族,也在国内的就业大军中败下阵来。从英国读研回国的小苏刚刚入职一家金融机构,他觉得海归没有以前那么吃香了。

  

随着国内对洋文凭的认知度逐渐提高,盲目推崇留学生的现象的确大大减少。宝洁是进驻中国比较早的世界500强企业,熟悉公司人力资源业务的李小姐介绍,宝洁每年80%的新进人员都来自国内各大院校的校园招聘,留学生只能参加占20%的社会招聘,想要脱颖而出并不容易。

  

李小姐说:“一个是专业要对口,第二个就是公司希望员工要有一些能力,比如说领导能力,分析事物的能力,不是因为他是从国外回来的孩子我们就会格外的照顾或什么样的。”

  

还有一个数据值得注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报告显示,管理学、经济学、理学、工学这4个学科的回国就业人数占回国就业总人数的近八成,留学人员专业扎堆现象严重。这些专业对口的工作起薪较高,能满足留学生较高的心理预期,但真正能应聘成功的少之又少。小刘在美国拿到了经济学硕士学位,尽管如愿进了中投公司,但“过五关斩六将”的考试过程,小刘的回忆里只有两个字:紧张!

  

小刘说:“我进中投网上提交申请,然后笔试,然后面试,包括技术上的、心理上的,然后部门面试两轮,小组面试一两轮。我本科是学工程的,研究生读的经济,大部分招人的单位希望本科学的和研究生学的不一致,这样他们就觉得你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更多样性、更宽广一些。还有一点我觉得比较重要的就是,在那边有实习,工作半年,没有工作经验,只有个学历的话,那就跟国内大学毕业生其实没有太大区别。”

  

“海归”人数以每年45%速度增长

  

“每年五六月份会有很多学生及家长来询问出国留学事宜。”一家经营15年的大型留学机构的负责人梁晶女士介绍,这些人中,初中、高中、大学的都有,但约85%的咨询对象是高中生及家长。

  

“家长关心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能为孩子出国申请哪些学校?这些学校相比较哪一个更好?一年学费生活费需要多少?学校会不会推荐就业?”梁晶说,一到中高考前就会非常忙碌,因为留学机构一年要送出去几十甚至上百个孩子出国留学,这些学生中不乏自身很优秀的,但大多数学生是高考成绩不理想,想换个学习环境。

  

笔者在吉林省人才交流开发中心获悉:根据教育部数据,2012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近40万人,近年“海归”人数以每年45%的速度增长。其中自费留学占90%。与2011年度比,出国留学人数和回国人数都有增加。这份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留学生返流人数已达23.03万人次,2006年至2012年中国留学生累计回国人数达104.87万人次。

  

“根据这组数据计算,2012年近六成中国留学生在学业结束后选择了回国就业。”吉林省人才交流开发中心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虽然他没有掌握长春市的具体数据,但根据全省开展的多场各种形式招聘会来判定,“海归”求职者比以前势必有所增加。数据显示,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699万,比去年增加19万人,而招聘岗位比往年下降15%。“海归”不只互相竞争,还和国内高校毕业生“厮杀”。

  

几十万学费换来回家待业

  

名校毕业的王晓,留学四年,家里花去几十万元,原本打算回国一展拳脚,可走了好几家企业,最高的只愿意给他一个月3000元的底薪,与他最低6000元的心理预期相差甚远。“我花了那么多钱去国外深造,回国之后拿的薪水好像跟国内的专科、本科生没什么区别,甚至有些公司宁愿录用他们而不愿意录用我们,真是想不明白。”

  

另一方面,也有部分企业在抱怨海归。“以前招过留学生,但他们几乎没给公司做过任何贡献,你让他接个国外的单子,但他的英文水平却连件事情都讲不清楚。”一家涉外业务的民企负责人抱怨,大部分本土企业都比较现实,在选择人才时也不会只盯着你是不是海归。

  

招聘单位:国内学生更接地气

  

“在面试时,我个人不认为留学生比国内毕业的大学生会更有优势,在就业机会面前人人平等,我们看的是能力和工作经验。”长春某大型国企人力资源部部长李泽名坦言,对于国内的大学,国内企业的人力资源人员都比较了解,可以进行比较,但对于国外的大学,除了一些特别有名的学校,像哈佛、剑桥,其他的学校什么样、什么专业好,他们并不了解,所以在招聘人才时,更愿意与国内毕业的学生进行交流。

  

“我们每年都会碰到几个留学生应聘,但他们入职率并不高。原因很多,比如专业不符合招聘要求、没工作经验、理论知识充足但动手能力差等。”李泽名说,也有他们很中意的留学生,但往往在薪资待遇上达不成一致导致求职失败。

  

“我们企业里现在也有留学生,有的干得很出色,是企业的中流砥柱,他们刚来企业时也都愿意从基层做起,现在不仅有能力有经验,而且他们脑子里有很先进的经验架构,这是国内企业比较需要的,但这样的员工很容易跳槽,因为很多企业都需要。”李泽名说,“留学生与国内大学生各有优势,总体来讲,很多企业喜欢国内一些一流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这里面存在着文化、经济水平、发展方向一些隐藏因素,很多国内大学生确实要更接地气。”

  

难题

  

零经验,就业遇困境

  

“目前,海归的就业状况确实到了一个较为尴尬的阶段,一方面留学人数大增,另一方面企业对这部分人的接纳显得越来越谨慎。”智联招聘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对于当地海归的就业率并无统计,但是大量出现的海归使得“物以稀为贵”不复存在,而随着聘用海归经验的增多,很多企业负责人也渐渐冷静地看待海归员工了。

  

启德国际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李冬梅表示,海归回国之后,就业压力是存在的,薪水是一方面,因为他的起薪并不是很高,大概有30%多的人第一份工作年起薪不足4万,超过60%的人第一份工作年起薪不足6万。

  

“刚回国准备就业的时候,我觉得受到了不小的阻碍。”在英国留学4年的海归王静(化名)说,“现在国内的就业形势不明朗,好多高学历名校毕业的本土学生都找不到好工作。前一阵子在一家公司面试的时候,虽然面试官对我的海归背景比较感兴趣,但是我刚一毕业就回国了,并没有在国外的工作经历,而且他们也会考虑到我对国内团队的适应情况。所以最后他们还是没有选择我。”

  

说到面试失败,王静显得有点无奈。“当时出国的时候并没有想到回国后工作状况会这么不理想。”谈到自己回国后遇到的困境,王静说,“回国后也没有加入那些同学会,觉得那些都是成功人士或者创业的人才会加入的组织,没想过要加入。”谈到交流平台,王静表示她和同学大多没有这种概念。

  

说法

  

留学比的是胜出概率

  

既然如此,家长们为什么还要花大价钱送孩子出国深造?对此,新东方前途出国咨询公司CEO周成刚称,这些也仅是部分案例,不能以偏概全。留学不留学、读书不读书与成功不完全划等号,但肯定增大了胜出的概率。“我们不能否认北大出来的人也没有个个成功的,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从北大、清华出来的同学,在职场上相对的竞争力大于没有上过学的,这个你不能否认,所以留学背后比拼的是胜出概率。不可否认的是,留学数年后,海归有着更宽广的眼界和更灵活的思维。”

  

谈到“海归”变“海带”的问题,周成刚认为首先留学家庭要理性。现在确实有人把海外留学的经历看作是一种投资,既然是投资就有风险,所以入市得谨慎。其次,“海归”切忌眼高手底,要调整好心态接“地气”。“比如新东方北京公司,哈佛毕业的就有四五个,但他们同样得从普通职员做起,不能说是因为名校毕业一进企业就当管理层,这一点海归们得调整好心态,落地学本领。”

  

“在找工作的时候应该忽略自己的教育背景,着重强调自己在国内的工作经验、熟练的外语水平以及在海外的工作经验。现在的企业都很现实,在你工作出问题的时候,企业不会因为你是海归就特别对待。”前途出国重庆总经理曹亮提醒,在国外就要多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积累工作经验。

  

出路

  

修炼内功,找好平台

  

能力才是“铁饭碗”

  

毕业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李小姐总结自己的求职经验时说:“我所在企业看重实际能力,文凭只是敲门砖,实际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李小姐在入职后才得知自己参加的这次招聘,只招3人。“公司收到简历大概有100份,经筛选后有50人参加笔试。公司简历筛选的标准就是:文凭和实习经历。入职以后,是不是海归不重要,你只有把分内的工作做好,才能保住这个‘饭碗’。”

  

“不同单位,涉及不同领域时其招聘要求也大相径庭,但是没有单位会盲目欣赏洋文凭。”毕业于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的张小姐在介绍自己的求职经历时说。

  

回国后,张小姐应聘了约15家单位,遇到了五花八门的问题。在一次国有企业的应聘经历中,招聘单位主管要求纯英语和她对话,并要求她现场翻译一段文字。从面试开始到结束,相关招聘人员甚至没有看过她的毕业证复印件。

  

张小姐讲述了她一个海归朋友的应聘经历:“我朋友去一家企业应聘,最后参加面试的有5个人,其中3个是有研究生学历的海归。但最后那家企业只录用了1位国内毕业的本科生,原因是那位本科生有相关工作经验。”

  

搭建网络交流平台

  

没经验,优势又不明显,海归就业遇到的难题不小。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有些海归选择了绕路而行。但是,工作上的零经验,在创业的过程中也给海归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回国一年,回到家乡准备开始创业的海归刘凡新(化名)在刚回国的时候并没想过要直接创业,本来想找份工作的他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那么顺利。所以在与家人商量之后,决定自己创业。“我想开一家西餐厅,已经开始做些前期的准备了。但也遇到挺多麻烦,比如人脉就是个很大的问题。其实还是想跟有相同志向的海归一起合伙创业的,但是回到家乡真的没什么渠道去结识。我也想过如果有海归也在做这一行,能给我一些宝贵经验。”刘凡新说到这里时,流露出了期盼。

  

平台的聚合能量凸显

  

除同学会外,其他形式的海归协会也成为了海归寻求交流与合作的聚集地。以青年海归协会为例,该协会为中国目前最大的海归协会之一,其内部交流网站——中国海归网就是一个海归聚合的网络交流平台。该网站不单提供了海归的交友聚会信息,在求职招聘版块上也会不定期招聘信息,帮助海归就业。中国青年海归协会在2012年还成立了创业投融资部暨华东创业基地。这种集信息平台、项目平台、培训平台、资金平台为一体的成长平台,展现出了其较强的发展潜力,有效帮助解决青年创业难题。

  

“接下来我可能也会考虑加入一些归国留学生组织,毕竟现在这是个趋势了。自己一个人的眼界可能会受到局限,在那些组织里可能会得到些有用的信息吧。希望会无心插柳柳成荫。”王静在谈到未来找工作的方向时表示,海归的交流平台可能会是她的一个选择。她也希望在这个平台上能够突破自己的困境,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信息是有效的资源

  

有效的信息是当今社会最有力的资源。许多留学生团体正是海归寻求自身发展与出路的重要平台。以欧美同学会为例,现任加拿大加达国际商务投资咨询公司总裁、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闫长明表示,欧美同学会这个平台,对于归国的留学生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与桥梁。

  

海归在这个平台上集聚自己的聪明才智,除了相互交流与共享信息以外,还能够为社会献计献策。

 

上一篇:2022上海落户|留学生落户上海注意事项,90%的留学生都需要看的这5点后优雅落户上海!

下一篇:上海留学生落户两年期限,上海留学生落户调档之后还要多久?

 

推荐资讯18321065021
最新资讯18321065021
热门资讯18321065021
热点资讯18321065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