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知咨询网

居转户  人才引进  上海居转户咨询

留学生落户资讯分类

重磅炸裂!南京全面放松限购,上海从这些方面跟进…

时间:2023-02-04

落户上海咨询二维码  

  

放松限购不稀奇,70多个城市你追我赶的,早已不是3月初扭扭捏捏的光景了。

  

但这次是南京!强二线,长三角省会!而且,不是边角料!是整个南京!这就刺激了。

  

我看到这条消息的第一反应,要不要搞套南京!?

  

具体政策如下:26号下午,南京出了一条重磅消息——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1年内累计缴纳6个月社保可申请购房。

  

  

前些天,南京还是很要面子的,毕竟苏大强一直是GDP排行榜的王者。只是在边角料地区(六合、溧阳等地)来回试探,没想到现在整个城市一起上了!?

  

这种大范围的松绑,底层原因是什么?

  

苏州、杭州等其他强二线会抄作业吗?

  

更刺激的是,这波放松上海跟吗?

  

上海最有可能在那些方面率先松绑?

  

  

目前为止,全国超70城已经松绑,绝大多数是普通二三线城市,小魔女当时还专门写过一篇:

  

为什么很多二线城市,消除房地产限制性政策,房价还会往下走?

  

这才时隔几天,强二线们也顾不得面子了。苏州、南京、杭州等起初也是先拿边角料,远郊区域试点……

  

4月楼市松绑情况

  

4月11日,苏州限售放松,从5年缩短为3年;

  

4月11日,南京六合放开外地户籍住房限购;

  

4月23日,南京限购新政:南京溧水,高淳等区域(远郊)放开限购;

  

4月26日,南京全市范围内,社保满6个月的外地户口也可以购房了;房贷利率首套二套的认定,也改为认房不认贷,且贷款结清就能认首套利率。

  

  

而且据小道消息:预计5.1日,杭州也会先试水边角料,富阳(远郊)将放松限购,实行差异化购房政策。

  

苏州:(以下为流传在各大微信群及朋友圈的信息:仅供参考,一切以官方发布为准)1、降低首付比例:有贷款结清,首付5变4成;2、不认房不认贷:有过贷款记录,但无房,首付三成;3、父母投靠可以再买一套:外地老人满足投靠条件可购买一套;4、多孩家庭不限售:二孩以上家庭,现在买房不限售;5、常熟张家港的房子不计入在苏州购买套数;6、解除限价:楼地价差1.5-2w。假如网传为真,楼市简直上演了股市的魔幻。

  

  

那么包邮区就只剩下魔都了,就看魔都跟不跟?

  

到目前为止,上海只在临港出了政策:1、缩短人才认定的工作年限。从1年以上调整为最低3个月(3或6个月),即工作三个月,即可申请认定为人才,然后就有了购房资格;2、拉长人才认定有效期,从6个月提高到12个月,认定程序简化。

  

  

简单的说,就是在临港,只需27个月社保就可以买房(最短缴3个月临港社保+2年上海其他区的社保)。

  

只是临港新片区出了一个不痛不痒的政策,与上海楼市大局可以说没啥关联。

  

后续上海会放松吗?为什么总是靠房地产救经济?

  

且往下接着聊。

  

最底层原因是——当下的经济形势太差。

  

4月18日我国经济首季报,国内GDP(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4.8%,远不及预期。

  

2月末持续至今的疫情,使得经济增长压力倍增。社会消费水平大大下滑,企业丢失大量订单、不断倒闭,失业率也随之增长,而失业率会导致人们对收入的预期下降,从而进一步导致消费水平下降。这是一种恶性循环。

  

相关经济数据:

  

3月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亿元,同比增速为-3.5%,环比季调为-1.9%(疫情显著拖累消费,增速17个月后再度转负);

  

3月城镇调查失业率和31个大城市调查失业率显著上升,分别从前月的5.5%和5.4%上升到5.8%和6%,随着疫情对经济的拖累持续时间逐步拉长,对就业和收入的负面影响将愈加明显;

  

而复杂的国际形势,更让本就不乐观的经济形势雪上加霜。内忧外患之下,稳市场、保增长,是现阶段的最紧要的任务。

  

01?短期带动经济,首选卖地数钱,刺激楼市增长

  

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是投资、消费和出口。消费和出口,都受到压制的情况下,投资对拉动GDP的作用就更凸显出来。

  

房地产投资,其本身就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0%,且这还没有考虑到上下游产业的直接间接带动作用。

  

卖地收入,是许多城市财政最重要的来源,甚至有超过13城对于土地财政的依赖度达到100%,真心夸张。

  

前几天,杭州预告放松限购后,首轮土拍狂吸827亿,而在此前的5年,杭州每年卖地都超过2000亿。5年,呵呵,就是1万亿。

  

杭州,马*的大本营,海康威视的老家,首富农夫山泉大自然搬运工的家……全国最会做生意的浙江人民的省会,对于土地财政的依赖度高达140%!

  

  

卖地除了立竿见影的增加财政收入,更是短期强刺激经济的不二法宝。

  

2021年,房地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2%,拉动整体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增长2.1%,拉动整体经济增长0.2个百分点。

  

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近年房地产投资增速一直是放缓的。尤其是经过去年严厉的打压政策,房地产投资竟然是负增长。

  

相关经济数据:

  

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3%。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5%,制造业投资增长15.6%,而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仅仅只有0.7%,创下新低。

  

  

另外,全国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8.6%,销售额同比下降25.6%,相当惨淡。

  

  

但现在局面不同了,需要房地产刺激拉动经济了,各项利好政策就来了。

  

房地产呢,就是需要你的时候,你是支柱产业,你是实体经济。救经济的重任就交给你了。

  

不需要的时候,嫌弃你,打死你。

  

02?中期拉动,还得靠人才,新一波抢人大赛,开卷

  

葛大爷曾说,21世纪什么最值钱?人才!

  

吸引优质人才,是一个城市永葆青春的密码。

  

这几年,抢人大战一轮轮上演。先是二、三线抢人,去年上海跑步加入,只要985本科生就给户口,正面与抢人赛的常胜将军深圳硬刚。

  

  

以长三角举例,苏州,无锡,南京,杭州,宁波等城市,都有较好的经济增长能力及城市面貌,在落户,引进人才政策上疯狂内卷,都想赢对方。

  

本科就给户口什么的,那都是常规操作。某些城市甚至把引进多少硕士生、博士生的指标,下放到每个机关单位。

  

(八卦下,别说抢人了,之前连居家隔离物资,这些城市也要疯狂卷起来,谁都不肯服谁,谁都不想输谁。还记得宁波海鲜大礼包,无锡蓝莓白草莓吗?只是万万没想到,输的最惨滴,是阿拉上海……)

  

小弟们都奋发图强,老大哥再不努力,要被一帮小弟瞧不起了。

  

近年上海经济增速放缓,加之突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上海跑步加入抢人大战是必然。

  

  

我有个在市人才中心工作的朋友说,他们现在对户口审批的工作原则是:应给尽给。985本科生,来了就给户口。海归交6个月社保,就给户口。高工,博士,带着全家一起拿户口。前文提到,临港又缩短了人才拿户口时间,3-6个月,给户口。

  

2020年上海新增落户人口3.1万,2021年新增7.3万。这数据也充分说明:这也就是大哥不出手,只要大哥勾勾手,是人才都得往里走。抢得到人才,还得留得住人才!中国人都讲究安居乐业,买房,结婚,生子。没有房子,就一直漂着,就不算在一座城市扎下根。那么能不能在这个城市买房,买不买得起,能不能上车,就非常重要了。

  

给人才房票,鼓励人才买房,甚至给买房优惠和补贴,不仅能够短期释放需求,新增楼市成交,拉动带动经济,有利于卖地增加财政收入,更能把人才留住,中长期为城市发展做贡献,何乐而不为?

  

于是乎,包邮区的强二、三线们,在购房政策上必须很卷呀。

  

杭州:人才你好,打新房你优先嘛,哈哈,来来来~

  

苏州:人才你好,来我这吧,我各区内卷厉害滴很,都有不同的福利政策,打新优先、买房给现金补贴、公积金优惠……任君挑选!

  

南京:人才你会,恭喜你啊,zf不仅给你定向筹集房源,全市可售的商品房每次优先给你供应20%-30%。购房舒适度直接给你拉满,想咋买就咋买!

  

小弟们这么努力,大哥有啥作为吗?可以说是没有。大哥一直挺傲娇的。除了拿临港弄个人才优先打新,啥也没有。

  

那么关键点来了,后续大哥会有鼓励支持人才买房政策吗?且接着往下看。

  

03?长期发展,用房票鼓励生娃,有人口才有未来

  

保持一定的人口增长,不仅是城市发展之本,也是国家发展的根本。

  

老龄化日益严重,新增人口持续下降,甚至有负增长的趋势,这是关系国家长远发展的大问题。

  

在各方面鼓励生娃,降低养娃压力和成本,给多娃家庭更多的优待,是必然。

  

在“住“这个重中之重方面,在住房政策,不仅是买房,甚至租房,都将更多的优先多娃家庭。

  

已经有一些城市开始给予二胎、三胎家庭更好的购房政策,生娃就送“买房外挂”:

  

北京:率先落实鼓励三胎住房政策,“多孩“家庭优先申请公租房。

  

  

宁波:提高多娃家庭的住房公积金至80万/户;

  

  

无锡:二孩及以上无锡市户籍居民家庭,可以在限购区域新增购买1套商品房。所以在购房政策的放松上,已经有一些城市开始给予二胎、三胎家庭购房差异化的政策,颇有生娃就送“买房外挂”的感觉。

  

  

把生娃跟楼市挂钩,妙也。鼓励多娃家庭更多参与楼市,生娃送房票,送低息……不仅释放房票增加成交,还达到人口增长的目的,真真的共赢。

  

未来某些城市,可能还会出现:“下调三孩家庭首套房首付、贷款利率,契税”、“对三孩家庭购买首套住房的家庭给予购房补贴”等等利好政策。

  

这也是后续购房政策放松的方向之一。

  

既然已经决定要放松了,强二线城市为何还是如此谨慎?

  

01?避免力度太大,防止楼市过热

  

过去的调控政策是一件一件穿上的,现在要脱,也是一件一件脱。

  

此前收紧的政策,是先从一线,再到强二线,一步步推行到三四线的,现在要松,自然也是反过来,从三四线向强二线推行。

  

所以相比三四线城市,强二线以及一线城市目前的松绑幅度和力度都不大,主要集中在流程优化和边角料地区的松绑。

  

  

而现在,像南京这种强二线城市也高调放松限购,这就说明,前面的手段并没有达到预期,需要脱得更多。

  

但是,每脱完一件,就必须要感受市场的冷暖。一下子都“脱光“了,过于火爆,也难收拾。

  

这些强二线城市是长三角的根基,吸金能力依然在线,长线被看好,并且居民也有足够的购买力,一旦过快放松会导致需求激增,短期内导致楼市过热,价格暴涨。

  

相关经济数据:

  

排名城市2021人均GDP1鄂尔多斯市21.892无锡市18.763苏州市17.824南京市17.555深圳市17.466上海市17.37

  

02?政策缓慢放松的背后,是对房地产定性为支柱行业、定性为实体的纠结

  

国家的兴盛靠科技、靠工业发展、靠实体实业,而不是靠房地产。

  

不能过度依赖房地产,但是又要依赖房地产度过难关。

  

这也是为什么一直在纠结是不是应该把房地产定性为实体经济、定位为支柱行业的主因。

  

这就好像一只球队,有一个能力很强的外援。派外援,国内球员依赖外援,得不到发展,甚至不思进取;不派外援,球队又一直输球,战绩惨淡。所以作为球队的管理者,希望国内球员成长、外援锦上添花,球队战绩优秀。但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通过比赛看效果,看给外援多少出场时间最合适。

  

所以政策最终松到什么程度,不取决于房地产本身,而是取决于经济建设需要。经济好了,不那么需要你,就严格调控。

  

经济不好了,又开始讨论“房地产是支柱行业”、定位房地产为“实体”。到底什么定位最合适,不知道,想来近些年也不会有个一成不变的盖棺定论。

  

南京、苏州、杭州、无锡,一班小弟都松绑了,而且越来越重磅。

  

那大哥呢?上海会放开吗?

  

近期也出现了一些猜测的声音,比如:“五大新城会不会允许外地人购买?”“会不会解除认房又认贷?”“二套房首付比例会不会降低?”前文提到,上海最近唯一实质政策落地政策——临港限购放松。

  

这个不叫重磅炸弹,这个叫拿边角料试探,可以说是毫无诚意。

  

别忘了,不管临港规划定位说的多顶级,未来多牛逼,现阶段与之上海,就跟六合与之南京,富阳与之杭州一样,没有实质区别。

  

临港在上海算不上什么量级的区域,而且这次政策放宽,也只是缩短了点时间,相对释放了些房票,力度微乎其微。不代表上海楼市的调控政策会有大幅的全面放宽。

  

而且,大家最好不要寄希望于上海政策大幅放松。上海从来不缺购买力,一旦动作太大,短期过热,恐怕会再现2015--2016年的极度疯狂。到时候你以为自己能入局,却发现更买不起了。当然,我们认为,在经历里了2021疯狂打压调控,又急需楼市鼎立支持的大背景下,上海有所放松,是必然的。

  

下面是本文重点,大家最关心的,上海会从哪些方面放松呢?押题如下:

  

01?五大新城,抢人大战送户口,或许还送定向房票

  

年轻人才和五大新城、自贸区,才是双向共赢的最优解。

  

上海需要新的经济增长引擎,需要年轻人应对老龄化压力。

  

五大新城和自贸区,将在未来经济体量中贡献力量。建设五大新城和自贸区,除了需要政府推动,企业发力以外,更重要的是人口和人才的导入。

  

吸引人才靠的是产业,是政策,想要留住人才,就要让人才看到希望。这个希望就是他能够落户上海,买房安家结婚生子扎根上海,真正的成为上海一员。

  

阻碍年轻人希望的,正是高砌的房价。

  

把人才往郊区疏导,往五大新城和自贸区疏导,在这些区域,供应大量住宅,并把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以及商业配套做起来,从而从根本上留住人才。

  

应届本科生落户将进一步的放宽

  

非985高校应届本科生,如果你学的专业是所在新城的重点发展产业,也可能会直接落户。比如你是汽车或者新能源相关的专业,你在嘉定新城就业,有可能本科毕业就可以直接落户。

  

部分非全日制研究生落户将放宽

  

这里主要指的是MBA或者是EMBA的高级管理人才。发展经济产业,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更需要先进的运营管理能力。没有理由,不给这样一类优秀的群体落户。曾经,上海部分高校的非全日制MBA是可以按照应届研究生打分落户的。

  

往届研究生落户放松

  

落户政策总是针对当年应届毕业生,很多往届毕业生觉得很委屈。看一下隔壁的杭州和苏州,从来没有把往届毕业生跟应届毕业生区别对待,往届毕业生也随时可以落杭州,苏州户口。

  

新城范围内,一定程度的限购放宽

  

比如,虽然新城没有给你户口,但是新城让你买房,比如说你在新城缴纳社保3年,单身,也可以在新城购房。这种限购,不局限在新房,也可以买二手房。

  

实施人才认证,人才优先买房,同时限售

  

抄临港作业,在各新城实施人才认证。人才优先选房,甚至人才可以以更低的价格买房。当然,这些房产的售出也一定会受到约束和限制,比如说五年禁售等等。

  

购房补贴,税费福利针对人才购房,给予购房补贴,甚至退税福利

  

这一招,深圳用了很久。不要认为离我们很远,就看上海的决心和力度有多大。

  

02?二手房源可以在公开平台对外展示

  

去年出了政策限制二手房的挂牌价:

  

如果你的挂牌价超过了小区限定的价格,那就不能在公开平台对外展示。受此影响,有很多小区,甚至整个板块在外网公开平台一套房子都看不到。

  

但是,最近据小道消息,原来那些不能对外展示的二手房源,在逐渐放开展示。

  

  

能够有更多的房源信息,无疑将大大有利于成交。信息更公开透明,也能减少因信息差导致的猫腻,吃差价等恶行行为。

  

03?二手房贷款核价,进一步放松

  

受到去年出台的房贷核定价格影响,目前首套只能贷到45-55%作用,二套只能贷到25-20%左右。

  

从去年底,多家银行就在传言春节后核价将松动,逐步回归正常市场价。但今年开年的小阳春确实有点旺,也许是出于稳定市场的考虑,并没有盼来核价松动。

  

小魔女认为,等摘掉口罩,市场逐步恢复,核价必然会松动。核价的松动,对楼市将是重磅利好。

  

只是这个松动,并不会一下步子迈得很大,更多的应该是边走变看,一点点来。

  

04?新房限价进一步放开,倒挂价差将缩小

  

开发商日子不好过。

  

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整个开发体量收缩,行业洗牌竞争惨烈,高周转高风险危机重重,恒大躺平,融创爆雷,众多房企苦苦支撑只为活下去。

  

融资难,拿地难,好不容易可以预售了,又被押后开盘,限价。尤其去年上海出台房地联动价后,开发商利润空间被死死锁定。不断的有大中型房企债务高筑,危机四伏的消息传出。

  

甲方爸爸能倒吗?当然不能。

  

开发商倒了,将重创整个产业链条。因此我们看到,央行、住建部、银保监也开始出手救市。

  

  

在这条《通知》里也提出,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基础上,适度加大流动性贷款等支持力度,满足建筑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保持建筑企业融资连续稳定,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常备借贷便利、再贷款、再贴现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为房企提供充足流动性。

  

原本施行房地联动价,对新房进行限价的初衷,是为了通过限制一手房的价格,来打压和调控二手房市场。

  

然而此一时彼一时,现在需要的,不再是打压楼市了。

  

为了让开发商更健康的活下去,为了让房地产肩负起刺激经济带动经济的作用,除了给与融资支持外,必然要给到开发商合理的利润空间。

  

未来新房的限价,将会逐步有所放开,逐步向市场化靠近。倒挂价差将将慢慢消失,但这将是一个边走边看的过程,就跟前面提到的正常一样,并不会一下全部放开。

  

同时,在土拍市场,房地联动机制并不会取消,但会给与开发商更多的利润空间,让开发商能够先恢复元气,进而有所增长,也就是说,未来的开盘价格会逐步上扬。

  

05?信贷支持楼市力度会非常大

  

这里的支持,不仅是在房地产开发层面对开发商的支持,更是对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公积金贷款方面的支持。

  

去年那样极其变态的房贷审批政策肯定要拜拜,取而代之的是非常积极的,各银行行长四处奔走找业务完成指标压力的景象。

  

由于现在隔离在家,相信摘口罩后,很快各银行就会行动起来。

  

说不定此前的税费贷款,装修贷款,大额信用贷款等各种信贷产品,又会重现江湖,而且,利息很低哦,绝对诱人。

  

以上是小魔女对楼市的押题。

  

总结一下,从全国范围来看,曾经楼市的各种限制政策,还会持续放松。

  

上海就目前的形势,还不至于会有根本性大动作,只会在我们上述提到的几个层面逐步试探性松动。

  

相信等疫情结束,市场逐步恢复,会有更多的政策细节逐步出台,小魔女会一路陪伴大家,一起在楼市打怪升级。

 

上一篇:重磅消息,杭州和上海落户将施行积分落户互认

下一篇:重磅落户新政!!2天后实施!本科无需社保直接落户...

 

推荐资讯18321065021
最新资讯18321065021
热门资讯18321065021
热点资讯18321065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