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知咨询网

居转户  人才引进  上海居转户咨询

最新资讯分类

原创法大学 32 名研究生放弃入学资格:研究生公寓床位又省了32个床位

时间:2023-02-15

落户上海咨询二维码  

  

原标题:法大学32名研究生放弃入学资格:研究生公寓床位又省了32个床位

  

9月19日,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发布公示,32名研究生放弃入学资格。据悉,研究生“录而不读”现象连续多年出现。有教授表示,“录而不读”原因诸多,虽然这种行为可以理解,但这种行为会危害到高校的招生秩序,并造成高校教育资源的浪费,应该引起重视。

  

这个属于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了。我就不信真的有人会在意有学生“录而不读”。“录而不读”只说明一个问题,这个学生有了更好的选择,这个选择可能出国,可能是找到个好工作,可能是考上了公务员等等。至少,不读,学校总不会逼着学生读书吧。更别说什么浪费教育资源,危害教育体系,这种词看着吓人,可是和“录而不读”这件事放在一起,简直是笑话。

  

你说研究生“录而不读”危害大,那高考呢?还有公务员录而不上岗,或者很快辞职,是不是要搞出类似的五年必读期,或者三年内全国其他研究生院不得录取?要说愤怒,公务员系统内的愤怒才是真刀真枪的限制,教育系统,搞笑吧。况且110万的录取,和490万的报考,只要报考人数坚持几年,“录而不读”恐怕就消失了。难道真的有人舍得放弃三战,四战,五战……得到的录取通知书?与庞大的备考人数相比,录取人数是微不足道的,录而不读的人更令人不在意。据说今年的报考人数预计突破520万,而庞大的考研人数,意味着什么呢?

  

据中国之声报道,多所学校负责招生的老师和教授表示,找到工作、出国留学是学生放弃入学资格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报考全日制研究生的同学被调剂到非全日制,也是原因之一。据中国青年报,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郭英剑则指出,“复试名额只限比例不看报考人数,挤压可补录生源”“将无法录取的学生的复试成绩定为不合格,阻碍调剂或补录”等,也是现存的漏洞。据法治日报消息,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黄捷表示,“‘录而不读’原因诸多,虽然这种行为可以理解,但这种行为不仅危害到高校的招生秩序,还会造成高校教育资源的浪费,应该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另据央视新闻此前报道,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全国报考人数为457万,比上年增加了80万,增幅达到21%。

  

抛开学校和专业,录而不读不是今年才出现的事儿,过去有,未来还会有,32名,并不多,去年69名呢。录而不读是学生充分的选择权,至于上升到诚信惩戒,浪费教育资源,破坏招生秩序都有点上纲上线了。中国政法大学2022年研究生招生人数3384人,录而不读的才32人,1%的比例都不到,又能对整个研究生培养制度造成什么影响,又破坏了什么招生秩序。

  

不光是中国政法,连北大清华,乃至浙大武大每年录而不读的研究生都很多,比例呢,也是不超过1%。所以,这种事儿,单看学校和专业,挺唬人。看客第一印象肯定是:太可惜了,这么好的学校!这么多人弃读,学校和导师岂不被气死!中国政法大学怎么了?研究生制度怎么了?实际上录而不读的学生想的是:哎,公务员已上岸,全日制不读了,抽时间再考个在职!嚓,非要给我调剂导师,强扭的瓜不甜!呜呼,集邮政法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一枚!中国政法大学和诸位导师的想法:99.1%的报到率,挺不错嘛!一个导师带七八个学生,真给我省点心!

  

研究生公寓床位又省了32个床位!所以,新闻人的视角往往是眼球效应,圣母思维,去年是清华录而不读,今年是中国政法录而不读,明年呢,搞不好就是北大人大了。年年不重样,年年还是社会好新闻,记者通稿直接替换就行。我觉得,只要不是大规模录而不读,都是无需关注和调控的,年轻人,特别是有能力考上名校研究生又有魄力不读的年轻人,都非池中物,有更多的选择,成长成才需要更大的空间和自由。

  

当然,你非要说那些被占用的名额浪费掉了,挤掉了原本有机会读研的学生,这就无话可说了,末尾淘汰,马太效应,在任何领域都存在。去年研究生报考人数457万,录取110万,今年估计报考超过500万,还可能缩招,总不能落榜那几百万人埋怨这些录而不读的人吧。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只要有能力,靠本事考上的,也可以潇洒地放弃!

  

这事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法大在国内左边法律右边界的地位不用多说,要学校反思的可能没搞清楚状况,谴责学生的可能也过于小题大做。本科生毕业有很多种选择,考取公务员、参加工作、读研究生甚至休业在家等等,如何选择是学生的自由。由于各种选择在时间上的差异,考研可能仅仅是兜底。比如,每年的研究生考试时间一般在当年年底,同步进行的还有国考。

  

研究生考试确定录取时间已经到大四下学期4月底,此时很多省份公务员考试笔试也已经已经结束。在大半年的时间里,学生还有各种考事业单位、进国企或者其他有吸引力企业就业的机会。考研真的只是众多选项中相对比较安逸的选择之一。但是,每一个领域都有它的规则所在。在各种招录程序都完成后,学生再“录而不读”,学校已经没有了补录的机会,直接耗费了教育资源,也改变了后面本有机会补录的考生的一生。如果上升到道德层面似乎有点过,也没有左边法律右边规定不允许这样操作,“法无禁止即可为”,如何抉择是考生的自由。说尊重考生个人意愿,又未免显得无足轻重,对本科替补录取的考生造成了“事实上的不公平”。我觉得最好的办法是完善招录机制,公务员招录现成的模式在哪里完全可以抄作业。公务员招录过程中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公务员会经历笔试、面试、体检、考察、政审环节,每一个环节考生都可以主动放弃。一旦政审结束,在报道之前,考生提出“放弃”,面临的将是“记入诚信档案、五年内不得再次报考公务员招录考试”等惩罚。在上述任何一个环节有考生放弃,都可以按照招录方案启动递补程序,而且考试成绩一般在考试结束后一年之内有效。一味指责学生用处不大,人家有更好的前程、更好的规划,在左边法律右边允许范围内大大方方“录而不读”。但学校却可以采用更加健全的招录机制,堵塞漏洞、降低损耗、实现多赢。

  

我大学同学小C离研究生毕业还有半年的时候,直接放弃了硕士学位回家当公务员去了(省会税务部门)。我们当时都特奇怪,为啥那么急啊,再等半年毕业证到手再去不一样吗?小C解释说,机会不等人,再等半年岗位就没了……而且我家又没啥能量,过了这个村真的就没这个店了。我挺相信他说的话,因为他在单位混了十几年,还是个普通的小科员。其他同学也表示理解,虽然放弃了硕士学位,但换了个长期稳定的工作也算挺值的。当然也有不好的地方:因为毕业后一直住在父母家里,不缺住的地方,从来没想过买房,等反应过来的时候,房价已经高不可攀……

  

完美的错过了一波地产红利。实际上当时我们大部分同学对他放弃硕士直接参加工作的事没啥想法,但我们班另外一个男生小D却恨死了他……因为当年我们学校在本校只录取10个人,而小D是第11名。如果小C一开始就放弃上研究生,小D就能上了……而小C考上后却又中途退学,白白浪费了一个研究生的名额……想上的人上不了,考上的人,却不珍惜。不过后来事情有反转,小D再战一年,考上了上海某大学的研究生,毕业后去了英特尔,工作几年后娶了个上海本地姑娘(同事),妥妥的完成了一个河北农村男生到上海中产的阶层转变……或许这就是古人说的塞翁失马吧!对小C是,对小D也是。

  

责任编辑:

 

上一篇:原创梅桢被曝去华政任教,北大博士学历被扒走捷径获利,网友称其不配

下一篇:原创清华才子李健与博士孟小蓓的神仙爱情,不买房、不生育,不遗憾

 

推荐资讯18321065021
最新资讯18321065021
热门资讯18321065021
热点资讯18321065021